第三百零八章 形态(1 / 2)

,明末:帝国崛起

“攻略天下的核心是轻重缓急,武锐军如今面临的形势也是如此,南方军队孱弱,不堪一击,但是地域辽阔,想要征服难度不大,但是要耗费的时间绝对不短。”

冯恺顿了顿道:“而满清狼子野心,亡我汉家之心不死,如今只是觉得我军强悍,故而暂避我军锋芒,若是给足他们时间,这群恶狼必然会卷土重来,撕咬我汉家血肉。

得民心者得天下,南方百姓没有遭受大的兵乱,所以他们对于弘光朝并无排斥,此不利于我军征讨,而建奴裹挟数百万汉民出关,这些汉民却在日日哀嚎,期盼天军能够早日拯救他们于水生火热之中……”

支持先伐建奴的参赞顿时露出会心的笑意,支持先伐南京的参赞则是一个个闭上了嘴,虽然不太服气,但是大帅一言九鼎,他们还不够资格来质疑大帅的决策。

要是足够占理,那还能据理力争,可他们的理都说服不了对方,那还据个屁的理。

“其实纠结先伐南还是先灭建奴,这都无关紧要,争来争去也没多大的意思,按照本帅的意思,完全可以齐头并进,两路进兵!”

这话一出,众参赞包括徐鹏都目瞪口呆,要知道一般重大决策,冯恺都会先和他商议,商议好了以后在军议的时候徐鹏来拿调子,冯恺最后拍板。

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省去不少各抒己见,相互扯皮的时间,也能树立起冯恺在军中的无上权威。

众参赞不是没想过要两路出兵,但是武锐军兵力单薄的弊端此时已经显现而出,这可不是装傻充愣就能当看不见的。

要知道北方可不只有建奴这一个心腹大患,真正的心腹大患是草原诸部!

建奴不担心草原是因为草原诸部早就被揍服了,甚至都和建奴成了自己人,如此一来建奴自然不需要考虑边患问题。

但是建奴不考虑,哪一代的中原王朝能不考虑?

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别管其它乱七八糟的原因,但肯定有天子守国门的意思在内,是为了将北方打造成军事中心,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对付草原强敌。

武锐军杀去关外,把满清杀到大败,甚至覆灭掉满清政权其实不难,什么难?

守御!

这和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是一个道理。

大明九边防线万里之阔,边军高达数十万,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都供应去了边军,你以为这银子是白花的,皇帝、户部勒紧裤腰带,都不敢克扣边军的军饷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不料理好边军,一旦草原诸部破境,那就是生灵涂炭,遭受的损失远远不是几百万两银子所能相提并论的。

皇帝不知道还是满朝的大臣不知道边军将领吃空饷喝兵血甚至养寇自重?

他们都知道,但是无力改变,因为小改不如不改,大改必然伤筋动骨,边军随便一场有策划有预谋的哗变就能让满朝诸公的头颅一个有三个大。

这种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罢了。

三品以下的官不够资格管这些,三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