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难言之隐(2 / 2)

嬴荷华,许栀。</P>

一个年纪尚小的公主用不到门客,难道她要张良成为长公子扶苏的幕僚?</P>

这是许栀打算培植扶苏的势力吗?</P>

是吧。</P>

可楚国势力已然如此大,先王好不容易用外卿、用嬴姓宗室作了平衡。</P>

他父亲李斯是个楚国人,虽然他多次表明了忠心,连他,嬴政都顺带提防着,嬴政又怎么会容忍张良有去打破这个天平的可能?</P>

张良让许栀如此煞费苦心,连劝带骗地安排他的去处。</P>

只为了不让他未来做出博浪沙之举,为了不让未来所谓的汉朝出现?</P>

想到这里,李贤手上的这一件来自蜀地质地稍薄的披风变得有些重了。</P>

李贤想到新郑城墙上,桃夭跳楼后,许栀扑进自己怀中,质问自己所行何事,随后又接着用文明的观念来将自己拉回轨迹。</P>

说实话,她自被绑去韩国开始,回到秦国就没安全过。</P>

华阳宫,章台宫,芷兰宫。</P>

想要她死的人就没消停下来。</P>

还好许栀还知道把蒙恬叫进宫,李贤是真的担心她哪天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P>

至于张良以后还会不会刺杀嬴政,他不知道,李贤只知道他手里握着的这个太过纯良。</P>

平日李贤有要务在身,还得提防赵高的监视,他天天盯着荆轲,也分身乏术。</P>

荆轲是个游侠,他向来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长住,经常往外跑。</P>

但李贤很清楚地感受得到,荆轲是真心把行侠仗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也是真的把他当成好友,更是人如璞玉。</P>

荆轲是一块璞玉。</P>

不然他不会因为自己最初救了负伤的他,便引为知心好友。</P>

他一句去救人,荆轲什么话也不问,提了剑就随他去了韩国。</P>

他是未雕琢的侠客。</P>

李贤到蜀地成都时,荆轲专门带了两三个朋友到成都一叙,然后又是消失一两个月,每次他再出现,除了衣服上多几道口子,不怎么修边幅之外,其他地方也没什么变化,随着剑术精进,也不受伤了。</P>

荆轲边喝酒,边畅谈他近来又斩杀了几个为非作歹之暴徒。</P>

他说这些的时候,他眼睛永远都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清澈。</P>

这种富有朝气的气质也同样出现在了许栀身上,她同他畅谈未来,坚信大秦。</P>

他们的眼睛里都是生生不息的活力。</P>

李贤很清楚,自己天然会被这样性格的人所吸引。</P>

偏偏这个人是大秦的敌人,是刺客荆轲。</P>

李贤甚至想,不管荆轲在外面几日,只要荆轲记得回蜀地找他一叙,他就会感觉未来还有希望。</P>

而当他听说其中有个人叫秦舞阳,李贤脑海中的时间又混乱起来,他觉得自己脑子越发不清醒,越发开始彷徨。</P>

李贤不想让荆轲走到那个结局。</P>

灭赵在即,荆轲刺秦的历史轨迹不日将会发生。</P>

所以,他深知,燕丹,是目前紧迫的关键。</P>

李贤在须臾之间,目光暗沉了不少。</P>

雪终于停了下来,云厚沉黄,冷雨将至。</P>

许栀走在回宫的路上,原本她得知李斯和韩非还活着,她的心情一直保持着愉快。</P>

可她忘不了在踏上马车时,回头与李贤视线相撞。</P>

她的身后跟着太多的护卫,她无法与他讲述她已知的秘密,因为嬴政与王绾等大臣,她连暗示也不能阐明。</P>

许栀踏上脚凳,临进车里,才直接捕捉信息,关切地直视李贤的眼睛。</P>

李贤颔首轻点头,以表无恙。</P>

深墨色的潭水之中,沉淀着散不开的雾气,飘摇而复杂,仿佛一切都暗含于这一双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