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锻炼起,不管以后儿子智力如何,自理能力一定要有。
小家伙也没个章法,童瑶抓着他的小手教。
刷完小米牙,童瑶带着儿子去屋里拿碗喝稀饭。
喝完稀饭童瑶看到家里没人,估计婆婆带着大嫂二嫂去淘海。
童瑶嫁过来的渔村叫蛋家村,离县城挺远。
走路都要一个半小时,几乎没有女人出去镇上找活干。
而没有跟自家男人出海的女人,就留在家里织渔网补贴家用,这也是唯一等赚钱的伙计。
只要是海边的女人几乎个个都会织渔网,补渔网。
而男人们大多数会去码头或者镇上做散工,种地的很少。
有渔船的就出海捕捞,但买得起船的人家很少,杨家有条二手铁皮船算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了。
各个沿海渔村都差不多是这样的生活模式,大差不差。
在村里顾家的女人除了织鱼网,时不时还要去淘海。
挖些贝类,淡菜回来,家里每天都得吃。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也能省钱。
童瑶也没去海边找婆婆她们,一下子表现得太勤奋不好。
带着儿子在院门口玩,家里还有三个小孩。
男娃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加上一个三岁的女娃,
六岁男娃和三岁的女娃是大嫂家的,另一个是二嫂家的。
杨溪俊看到哥哥姐姐在玩,他也迈着小短腿去加入。
大孩子都不喜欢带还在喝奶的小孩玩。
因此三个孩子都嫌弃得不行。
但碍于童瑶在院门口,也不敢骂。
反正他们玩他们的,不搭理杨溪俊。
杨溪俊也不在意,跌跌撞撞地跟着哥哥姐姐屁股后面疯跑。
玩累了就回来找娘。
童瑶时不时喂他喝点水。
她也不掺和孩子的玩闹,悠闲的坐在躺椅上吹风。
不一会就见两个年轻女人抱着孩子过来找童瑶。
“瑶瑶,走,我们去镇上,今天我要买点布,家里衣服不够了。”
“是啊,我也买点,你要买吗,一起去。”
童瑶看着昔日的好友,一个叫胖妞,一个叫阿艳,都是本村嫁本村的。
和童瑶一样,都是生了儿子,孩子岁数也差不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和童瑶一样,除了带娃,别的都不管。
几人平时在家也不干活,每天约在一起聊八卦嗑瓜子。
天气不好就去阿艳家坐坐,她家里没人。
她丈夫和公公都出海了,婆婆早就没了。
丈夫是独生子,她生了个儿子,腰板子硬得很。
几人前世在村子里都玩得很好,后来她们跟着自家丈夫出去发展。
没有手机,慢慢的联系就少了起来。
前世童瑶和丈夫离开村子,也是一个人,和别人都玩不来。
如今几个昔日好姐妹相邀,心里激动得很。
两个好友再催促几声,童瑶瞬间回屋子拿上帽子,还有丈夫之前给的九毛钱。
拿背带,背着儿子,就要走。
杨母三人刚好淘海回来,看到走远的童瑶等人。
“真是一群吃死老公睡榻床的懒婆娘,昨天帮烧水,还想夸几句,如今看就是狗改不了吃屎。”
杨大嫂也在一边帮腔:
“可不是吗,这几个天天闲着就会花男人的钱,在家啥事都不干,也不知道四弟娶回来干嘛。”
杨清桦从阿公那边回来,听到杨母三人在骂自家媳妇,心里叹了口气。
自己这伤要赶紧养了,不挣钱心里真不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