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策务院之议(1 / 2)

巳时六刻。</P>

金碧辉煌的甘露殿内,一片静谧,气氛格外凝重。</P>

李世民身披玄黑色龙袍,头戴璀璨冠冕,威严卓然地端坐于玉阶之上。</P>

他嘴角挂着浅淡的微笑,气定神闲地望着玉阶下方,皱眉沉思的一众心腹。</P>

殿中,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门下省侍中魏征、齐国公长孙无忌、户部尚书戴胄、工部尚书段纶、河间郡王李孝恭,正垂首而立,一个个眼神闪烁,表情阴晴不定。</P>

半个时辰以前,他们被李世民传召进了甘露殿,接着便被告知,李世民要在三省六部之外,新设一个名为“策务院”的朝廷机构。</P>

在那之后,李世民又用了两刻钟,详细阐述了“策务院”的基本职能和权力。</P>

在场的臣子,皆是李世民的心腹,且没有一个蠢人。</P>

他们在李世民提出要从三省六部,各抽调一人,成立一个类似“小朝廷”的机构时,便立马猜到了李世民的用意,知道李世民是想以此,分散相权,巩固皇权。</P>

说实话,对于李世民这个“心血来潮”的决定,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是极为拒绝的。</P>

毕竟,在场众人,要么现在就是“宰辅”,要么未来有可能成为“宰辅”。</P>

他们身为大唐的既得利益者,自是不愿意被这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策务院”,分走手上的权力。</P>

但是,他们在李世民手下,当了这么多年的臣子,深知玉阶之上这位---马上皇帝,不仅心怀大志,锐意进取,而且素来喜欢乾纲独断。</P>

只要是李世民认准的事情,谁劝都没用。</P>

再者说,他们从李世民刚才的话语中,还品味出了一点,那就是李世民只说会在三省六部各抽调一人,并未言明一定会抽调朝中重臣。</P>

若是,他们反对得太过激烈,李世民完全可以略过他们,打造一个有实无名的“策务院”,然后反手再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抽调年轻的臣子加入其中。</P>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P>

故而,房玄龄等人即便心有不甘,面上也不敢有丝毫表露,只能在李世民的默许下,借着讨论的名义,试图找到一个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能迎合李世民心意的平衡点。</P>

“陛下,臣以为,策务院虽立意甚佳,然则具体实施,还需慎之又慎。”</P>

沉默许久之后,房玄龄首先发言,他的声音平和而沉稳,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显得极有分量。</P>

“三省六部,各有其职,相辅相成,若随意抽调,恐影响政务运转。”</P>

长孙无忌紧随其后,眉宇间隐含忧虑。</P>

“陛下,臣附议房仆射之言,另立策务院,实乃变法之举,变法需时,更需稳,不可操之过急。”</P>

魏征手持笏板,跟着上前一步,直言不讳道:</P>

“臣以为,新机构若要行之有效,必先明确其权责界限,以防与三省六部职权交错,致生混乱。”</P>

“还请陛下详加规划,以免朝野疑虑。”</P>

话音刚落,戴胄等人也纷纷上前一步,发表自身的意见。</P>

见群臣态度有所松动,李世民眼中的精光微闪,嘴角的笑意不减,仿佛一切尽在其掌握之中。</P>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P>

“朕知此议或有违诸卿之心,然大业初创,国事繁重,需集思广益,更需灵活应对。”</P>

“朕设立策务院的初衷,非为夺权,实为分忧,旨在促进政令畅通,提高效率,确保我大唐江山社稷长治久安。”</P>

言毕,李世民目光逐一扫过在场每位重臣,似是在无声地询问他们的最终意见。</P>

房玄龄首先抬头,眼神中既有忧虑也含着决断,沉声道:</P>

“陛下高瞻远瞩,臣等自当遵旨行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