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姝听着嬷嬷的话,也就当听了一席话。</P>
一见如故?</P>
惦记她?</P>
呵呵。</P>
估计是晋王那厮又借着王妃的名义,叫她过去问话。</P>
不知道那晋王原本打算如何向皇上敬献那些新粮,她的言辞有没有打乱他的计划。</P>
秦姝乘坐着马车到了晋王府。</P>
这次门子换了人,毕恭毕敬将她迎了进去。</P>
晋王妃在正院东花园的小角亭。</P>
隔着小角亭的镂空栅格看进去,晋王妃穿着一身紫色云锦宫装,凤钗高髻雍容华贵,眉间用胭脂点了花黄。</P>
晋王妃今年不过才二十二岁,正当好年华的时候。</P>
面如皎月、肤若凝脂,眸似秋水、脉脉含情。</P>
通体气派更是不凡。</P>
侍女带着秦姝进了门,秦姝福身行了礼,“民女秦姝,给王妃娘娘请安。”</P>
晋王妃等秦姝行过礼,才虚虚一抬手,亲亲热热道:“秦妹妹快免礼,请坐。”</P>
秦妹妹……</P>
秦姝心里尴尬、面上不露,道了谢,赔着笑欠着身子坐在晋王妃下首处。</P>
晋王妃笑道:“妹妹初来京城,本早该请妹妹过府一叙,只是一直忙着没能如愿。贤妃娘娘也几次问起过妹妹,再三叮嘱过我,得闲了定要带妹妹进宫,给娘娘请安。”</P>
秦姝连忙表示受宠若惊,也希望能有幸聆听娘娘垂训。</P>
晋王妃道:“之前王爷曾书信一封,说是要给妹妹寻一位年长经事的嬷嬷。我进宫给娘娘请安时,娘娘说宫里有位姓亓的嬷嬷,大户人家常常请去指导自家女儿规矩。”</P>
她风轻云淡地笑着,眼神却深邃莫测,“不知妹妹想要个什么样的?”</P>
秦姝道:“民女生于乡野,又是商贾出身。初来京城,人生地不熟,但愧见识浅薄,诚恐贻笑大方。”</P>
“若能有一位精通世事的嬷嬷在身边指点一二,也让民女少走些弯路、少闹些笑话。”</P>
晋王妃几不可查舒了口气,笑容便有了几分真心实意,“既如此,以前我母亲身边有位姓段的嬷嬷,本早该到了荣养的年纪,偏是个爱操心、一刻都闲不下来的性子。”</P>
“若是秦妹妹觉得可行,我便让人捎信儿回去。”</P>
晋王妃母家是当朝娄太尉,那是真正的钟鸣鼎食、名公巨卿之家!</P>
那样的家族,别说是主母身边的贴身嬷嬷,就连二三等的丫环,也是京城三五品的官员争先抢娶的。</P>
秦姝连忙站起来,深施一礼道了谢。</P>
两人又东拉西扯了一会儿,就有府中内侍过来传话,“秦姑娘,王爷有请。”</P>
晋王妃迅速看了秦姝一眼,见她面色如常,并无半点喜色,便接着说道:“既然王爷有请,你我改日再聊也是一样的。”</P>
秦姝便告了退,跟着那小内侍去了晋王的书房。</P>
晋王的书房,比秦姝锦州府中的两间库房还要大。</P>
入门便是红檀木铺就的地板,书房过半一道木阶分了高低,左右各列了两道巨大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竹简卷轴和线装古籍。</P>
厚厚薄薄、满满当当。</P>
正冲影壁的是一张巨大的书案,书案上放着厚厚的折子、书籍以及文房四宝。</P>
书案后面是一排巨大的屏风。</P>
很多大户人家,书房也是男主人议事的地方。</P>
但晋王的书房,那纯粹就是书房。</P>
秦姝站在门口没动。</P>
晋王头也不抬,一边奋笔疾书,一边随意吩咐道:“愣着做什么?进来!”</P>
秦姝无声叹了口气,走到书案前半丈远,跪下行了大礼,“民女秦姝,参见晋王殿下。”</P>
“平身。”</P>
晋王挽袖伸笔舔了舔墨,顺势抬眼看了她一眼,“过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