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禔、胤祉的事发生后,康熙意识到了朝局的危机,为了稳住局势,他又将胤礽皇太子之位再度恢复了。
或许是胤礽在被废期间,看透了人心和权力,小心谨慎。即便是这样,还有人大肆渲染太子有夺权之心。
谣言虽然止于智者,为了避免兄弟相残,康熙又将胤礽给废除了。
第三阶段: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禩、十四皇子胤禵的暗流涌动。
在朝堂之上,胤禩礼贤下士,由此他还获得了“八贤王”的美誉。
胤禩人气旺,甚至有人向康熙建议立胤禩为皇太子。康熙最痛恨的是结党营私,在他看来,朝廷大臣们口风如此一致,必然是胤禩私下结交了诸多大臣。
康熙开始对胤禩生了忌惮之心,至此,胤禩的夺嫡之路也彻底断了。
在诸多儿子中,胤禵的军事才华非常之高,还被赐予了“大将军王”。
胤禵并没有像胤禛一样获封亲王,郡王的爵位也没有获得,根据相关分析认为是因为胤禵和胤禛一样都是德妃乌雅氏的儿子,清廷不可能同时给予一个妃子所生的儿子都是很高的爵位,也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但是能封胤禵一个军事上的“大将军王”,已经体现出了其之于康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这当然也成了雍正继位阴谋论持有者那里认为康熙帝意欲传位十四阿哥的一个佐证。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康熙对于胤禵当初出征给予了极高的规格:
首先,准许胤禵以皇帝御驾亲征的规格,用正黄旗的大旗,与皇帝亲自领兵几乎是一样的待遇。
第二,命令参与出征的亲王、郡王、贝子、公爵等人必须身着戎装在太和殿集合以壮胤禵率军之军威。
第三,所有不参与此次出征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爵以及二品以上的大员必须身着朝服在午门外集合,等于是调动了当时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参加胤禵出征仪式,这与天子亲征已经别无二致。
第四,胤禵领命后,竟然可以骑着马出天安门,并从德胜门出,而且所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爵以及二品以上的大员必须送到列兵军阵处。
可以看出康熙帝对于十四阿哥胤禵当初出征极为重视,也是明显在帮他立威,显示出了无以复加的恩宠。
而且,除此之外,康熙帝还提前做好了调度与安排,他曾特别下了一道圣旨给青海和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要他们配合胤禵的军事行动,赋予胤禵生杀大权,并且明确告知诸多王公,胤禵对于青藏一地的军事行动指挥,跟自己亲自在指挥调度是完全一样的。
公告上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胤禵在西征青海之后,康熙帝对其还是恩宠不断。先是赏赐给了他十万两白银,还把胤禵的几个儿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恩赏不断,并且在胤禵还是贝子的时候,就给予其儿子跟几位亲王之子一样的待遇,这种崇高的封赏,确实显示了对于胤禵及其子嗣的青睐与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