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若河北起兵匡正,则安禄山粮道必断,所谓十万叛军,一战可灭!”
唐玄宗慷慨激昂,一时间,似乎当年的大唐英主又再度归来。
杨国忠当即道:
“既然河北尚且忠诚,臣以为,不如教潼关封常清、高仙芝二人开关迎战,叛军往前进不了潼关,往后不能退入河北,必然不战而溃。”
“臣附议!”
“臣附议!”
“既如此”唐玄宗迟疑了一会儿,道:“可是封常清节节败退,朕恐他不能担此大任呢。”
“大将哥舒翰如今病居在家,此正为国效力之时,陛下何不将其召来,令其去潼关辅佐二人,且陛下再派一督军往潼关督战,若是高、封二将不尽心,可将其就地斩杀以儆三军!”
如此狠辣之语,唐玄宗竟深以为然道:“就这么办吧。”
“不过,还有一事。”
他看向大臣们,缓缓道:
“颜季明孤身入长安汇报军情,颜氏满门忠义,不可不赏,朕着意加颜季明为常山郡太守,颜杲卿为”
封赏的官职,如同昨夜一般。
朝堂群臣大多沉默,杨国忠再次站出来,这次却是格外的支持。
“臣以为,此等忠臣不光应当赏,更应当重赏。”
“重赏?”玄宗面露疑惑。
杨国忠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他侧过身子,露出站在自己身后的那个年轻人。
虽然看着年纪轻轻,就已经穿上了绯袍银鱼袋,这意味着这个年轻人已经摸到了大唐真正统治阶层的一角。
颜季明面容平静,似是没注意到周围人好奇的目光。
在早朝前,他如同寻常大臣一般站在外面等候,但杨国忠这时却极为精准地找到了他,对他低声说了几句话。
对此,颜季明的评价是极其愚蠢。
他们两人之前从未谋面,杨国忠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显然是有人替他指认过,而颜季明进入长安不到两天,昨夜更是在宫中睡了一夜,所以肯定是宫里有人向杨国忠通风报信。
不管他心思如何,至少明面上,他直接向颜季明许诺,只要颜季明帮他办一件事,他就帮颜季明把官职再往上“提”一下。
一个太守的位置,颜季明现在已经心满意足了。
安史之乱中多的是晋升的机会,太守一职不高不低,上下都可钻营,也方便颜季明自己招兵买马壮大实力。
但也不能直接拒绝,连婉拒都不行。
杨国忠可没有前任李林甫那样的城府。
婉拒李林甫,对方最多是置之一笑,等以后再慢慢炮制你,而若是对杨国忠露出半点不顺从的意思,他就会当场报复。
一个典型的小人。
“臣以为,颜太守如今最需要的,并非高官厚禄,河北日夜等待的,也并非是几个高官厚禄。”
杨国忠笑了笑,建议道:“陛下不如征调河东兵马入援河北,再抽调部分安西、北庭军骄兵悍将交予颜太守,令其带回河北,也算是一份臂助。”
“臣附议!”
“臣附议!”
早朝散了,杨国忠被一帮官员簇拥在那儿说话,颜季明站在角落里,平心静气地等着他身边的人都散了,然后再跟杨国忠说话。
不论如何,这算是杨国忠帮了他,按照礼节,颜季明还得去拜谢他。
但这时候,一个小官忽然走过来,对着颜季明耳边轻声道:
“颜太守,太子殿下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