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观常山军奉命破敌二首(1 / 2)

河北的传闻,多少有些夸大其词。

颜季明对其他地方实际上也是尽可能地攫取其中的人力物力,以此化为己用。

但真正压榨百姓的步骤,则是由当地官衙和世家豪族代做了。

要不然,时不时就有大批的粮食和劳动力被送入颜季明治下四郡,总不可能是那些人自发组队过来的。

他治下四郡,因为吃足了其他地方的供血,已经迅速恢复到战乱前的水平。

颜季明此外又在治下四郡内办学舍,招收出身平平的读书人,给他们做事的机会。

同时他又开设烧瓷场之类的行当,让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一份足以养活全家的工作。

后者算是一本多利的生意。

这些行当本来就最缺人力,因为战乱,流民大批涌入河北北部郡县,人力的缺口也被补上。

出产的东西,最多的便是瓷器。

其次,便是布匹和绸缎。

颜季明又设置商队,让商队将出产的东西带到北方,与外族人交易战马之类的东西,一遍操作下来,则是赚的更多。

自己能赚,百姓能借此养活一家人,双赢。

平民得以活命,读书人能有更多机会做官,世家豪族们因为协议,现在有意放纵。

颜季明自然就成了众口相传的贤能太守。

“真没想到,竟是颜太守,都说太守年轻,但这份做事的果断,在小民看来,却也是不输他人了。”

颜季明知道杜甫还介意刚才发生的事,但他也懒得解释。

“杜公来河北,若是只要找太白的话,不妨先在我军中暂住下,等回去的时候,正好也顺路把您带上,免得您又有不方便的地方。”

“”

杜甫想拒绝,但他实际上还带着一家人。

颜季明说李白在常山。

常山离这儿相当于还有半个河北的距离,杜甫一个已经年过半百的人想要带着家眷到那,确实太过于困难了。

他这次也是听说河北已经驱逐了叛军,算是暂且太平了,所以,他一是打算寻访李白,二是来看看情况,想将家眷暂且安顿在这。

沉默片刻后,颜季明知道杜甫心动,便笑道:

“那晚辈就当您是同意了,这就吩咐人去准备您的住处。”

“小民还带着家眷。”

“带着家眷也是无妨。”颜季明温和道:“军中地方够住。”

“那,就多谢太守大恩了!”

杜甫站起来,郑重一礼。

不管怎么说,既然人家认识李白,又愿意帮助自己一家人,且似乎也并非是个随意杀人的狗官,杜甫无论如何也没再摆出一副臭脸。

过了肥乡县,便是邺郡。

大军出发后,沿途所经过几处县城,尽皆老老实实献出了规定的民夫和粮秣,没人再跳出来生事。

杜甫也会骑马,颜季明让人牵了一匹驮马给杜甫骑着,两人一左一右,行军的时候扯着话头。

若是不知道颜季明的身份,常人见了,只会以为他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公子,极容易让人对其升起好感。

杜甫也是如此,和颜季明渐渐熟悉了,反而因为自己之前辱骂颜季明而心生内疚。

薛嵩在旁边听两人的谈笑声,则是暗暗感慨。

他觉得自己很优秀了,但也认为颜季明更胜过自己。

自己善于行军打仗和经营。

颜季明虽说不善用兵,但其他方面的本事,当真不像是他这个年纪能有的。

薛嵩曾听自己的父亲薛楚玉说过,

善于借势者,往往能够因势导利,找到机会就一飞冲天。

安禄山,便是这种。

陈温那时候听了薛嵩的感慨,倒也没觉得是拍马屁,反而深以为然。

他又问道,那咱颜太守又是什么样的人?

自然是道德败坏、吃人不吐骨头、谈笑间收服走狗还能让人感激涕零。

薛嵩很有身为走狗的自觉,所以没敢跟陈温这么说。

他想了想,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