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重置安西,增收三税(2 / 2)

“不妨事的。”

“现在是谁在坐镇安西?”

“上一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如今仍在长安赋闲养病,安西都护府内,应是没有能主持大局之人。”

“养病?”李亨疑惑道:“他怎么了?”

郭子仪走出,沉声道:

“咸阳一战,高节度身中冷箭,幸是未亡,但箭疮尚在,需要静养,怕是行不得远路。”

郭子仪也是隐晦地帮了高仙芝一把。

后者这时候确实在养伤,而且伤势很重,若是这时候再受朝廷命令前往安西,估计能死在路上。

“罢了。”

李亨看向郭子仪,冷冷道:

“吐蕃虎狼之心昭然若揭,安西不可不防,郡王可有良策?”

“现如今河北叛贼已经平定,国家尚需休养生息,”郭子仪看到李亨不悦的目光,心里叹息一声,补充道:

“为今之计,只有令遣良将任安西节度使,补充安西各处官吏,派遣安西军分次第回镇。”

“若是将安西军派回去,怕是再无钱粮用以他事。”

李亨皱起眉头,“回纥、南诏,都不是善类,倘若他们再”

“回纥心在大漠,南诏自居一隅,都不是现在要担心的事。而陇右不可失,安西不可失,是故必须得先想办法应付吐蕃。”

“请陛下,派遣安西军回防。”

郭子仪说话了,身后几名将军也跟着喊道,再往后,大部分臣子也不可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便一同跟着喊道:

“臣附议。”

钱粮就那么多,给安西军当路费和军费了,剩下的勉强够糊口。

早朝结束,郭子仪等人就又被留下,继续开小会。

坐在御书房内,李辅国从宫女手中接过热水,服侍李亨擦拭脸上的鼻血,郭子仪等人面面相觑,还是劝了几句,大多是希望陛下保重身体之类的话。

李亨将帕子放开,苦笑一声道:

“国家凋敝,朕岂敢留半点时日去休息。

莫说是这些狼子野心的外族,就算是远在蜀地的上皇,呵,也是不舍得让朕省心。”

彻底平灭叛军后,上皇李隆基又在蜀地作妖,传旨抚慰将士和群臣,但问题是,这我祖母的全是朕该做的事,你一个上皇还想出来插手什么?

前者永王兼任四道节度,便是上皇在去蜀地的途中下旨给纵容出来的。

虽说魏王颜季明灭了永王,但前者吞并了永王的残部,势力自然更强,李亨清楚,至少五年内都没法再打河北的主意了。

一旦开打,朝廷这边四面皆敌,而他的对手将会比安禄山更难对付。

提到了上皇,李亨气愤之下自然可以发些牢骚,但郭子仪等人都默不作声。

他们这些军中将领大多算是安分的,而朝中近来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大,那就是建议陛下从蜀地迎还上皇。

这是一场政治秀。

大家都清楚上皇永远都是上皇,不可能再有重新为帝的可能了。

但这极大激起了李亨心里的不满和猜忌。

他在面对臣子时,

几乎没有多少安全感。

“安西节度的人选,郭公可有建议?”李亨看向郭子仪,轻轻敲了敲桌子,“不要搪塞,朕是诚心询问的。”

“最合适,实际上还是高、封二位。”

叛乱中几个名将,都各有去留。

哥舒翰投降叛军后,下落不明。

封常清、李光弼现在都在河北,也就是在颜季明手下。

李亨这才发觉自己最先封的三个郡王,现在已经全他娘的反出去了。

李嗣业更适合当虎将,没有坐镇全局的本事。

这样想着,李亨将目光看向了郭子仪。

后者心里无奈,沉默了一会儿,道:

“那臣”

“听说,郭公的令郎在平叛之战中立下了许多功劳?”

“额,犬子愚钝,只知道冲阵厮杀,哪知道国家大事,平日里也多是蠢事做得多。”

郭子仪脑子转得快,再次猜到了李亨的意图。

但这次,郭子仪却是没把话说到点子上。

“安西军又不止那几万兵马,号令传召,西域各国都得派兵助战,凑出十万精锐几乎毫不费力。”

李亨身子略微前倾了些,沉声道:

“郭公可知,坐镇安西最要紧的是什么?”

“忠义?”

“不错。”李亨站起身,脸上出现了一抹不正常的潮红。

“手握重兵,就必须得忠于大唐,先前上皇授任安禄山的时候,只想到了胡人可以用,根本就没没有考虑过安禄山此贼是否忠诚。”

“郭公若是忧虑长子不足以承担,那,就再多选一个人。”

李亨缓缓道:

“公的侄儿,郭昕。”

“他?”

“郭氏忠贞为国,朕最信任,还望郭公,不要让朕失望。”

看到了李亨眼里的冷意,郭子仪不得不跪下。

“臣遵旨。”

郭子仪等人先后离去,李亨面前只留下一个年轻人。

很年轻,最多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

“你也看到了,朝中诸处都要钱粮做事。”

李亨重新坐下,叹息道:

“就算是一年前,别说是朝廷为难,要不要出兵,

吐蕃、南诏、回纥、奚人,

有一个算一个,

在大唐面前皆是臣妾!”

“第五琦。”

“臣在!”

第五琦立刻跪下,眼里出现了激动之色。

“朕任你为江淮两道监察御史,施行榷盐法,除此之外,将盐、铁、茶三项纳入官营,额外征税,以及”

李亨犹豫了一下。

“重铸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