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荆襄北伐·脱离(1 / 2)

成都。</P>

看着忽然跑回家来的黄亭,黄权一脸疑惑。</P>

“你小子不是在荆州跟着陈都督吗?怎么忽然回来了?”</P>

“哎你小子,不是在那边惹了什么祸,这才过来躲避的吧?你爹我,可没什么本事给你兜祸。”</P>

黄亭翻了个白眼:“在你老人家的眼里,儿子我就是这样的人吗?”</P>

黄权想了想,忽然发现了盲点。</P>

“哎你小子那奇怪的口癖怎么没了,呐呐呐呐呐呢?”</P>

黄亭眼睛一亮,阴阳怪气道:“啊呀,没想到咱们黄老爷子,居然喜欢这一口呐,回头我告诉几个姨娘,说不定她们会很高兴来着。”</P>

黄权的脸瞬间就黑了,这破儿子,出去那么久了,还是这个味道,一点都没变。</P>

他私底下也问过其他几个世家的,就没一个儿子,是黄亭这样的性格,哦还有一个,是吴懿家的小儿子吴林。</P>

两人几乎说是一模一样的性格,在家里的时候,口不择言目无尊长,能不跪坐就不跪坐。平日里私底下的说话风格,也是偏向调侃,还有共同点,就是不喜欢三纲五常,也不爱四书五经。</P>

然而脑子里,又确实有点很不一样的东西,有时候很幼稚,有时候很成熟,总之就是奇怪的很。</P>

诶?黄权好像发现了点什么,吴懿家的小子,也被陈慎带走了吧?</P>

难道说这位陈都督,就喜欢这种调调的?</P>

黄权不去多想这些,开口道:“所以你到底回来干啥了?”</P>

黄亭也严肃起来:“老爹,我回来辞行,正儿八经的那种,我下定决心了,我要出次远门,陈慎...陈都督会给我最大的支持,但即便如此,也会有很大的风险。”</P>

这话说的很明白,就是可能无法活着回来的意思,骤然听到这话,以黄权的脑子,都短时间愣住了。</P>

“要去哪?要多久?有多少风险?”</P>

黄亭道:“老爹,具体的你也别多问,总之我下定决心了,要是我活着回来了,咱们家就青史留名,比肩先贤的那种。”</P>

“若是我没活着回来,后世,后世大概会给我个美名,称呼我为先驱者。”</P>

“至于风险,准备万全的情况下,估计五五之数,顺利的话,估计四到五年的时间,可以回返。”</P>

黄权一把扯下了下巴上的两根胡须,皱眉道。</P>

“既然这事儿如此重要,难道就不能让其他人去吗?咱们家不缺这个名气。”</P>

黄亭摇摇头:“既然来了一遭,总要做点什么事情的,这事儿就这样决定了,你也别多问了,母亲那边,也帮我瞒着吧。”</P>

“我明天去次主公那边,之后就直接去扬州出发了。”</P>

“老爹,你得保重呐,万一儿子我闻名天下了,你看不到那一天,那岂不是天可惜了。”</P>

黄权心里五味杂陈,叹了口气,能让这儿子如此重视的,必然不是小事。</P>

年轻人有此决心可不容易,如果是于国有利的大事,又要用什么理由来阻止呢?</P>

......</P>

翌日一早,成都议政厅内。</P>

黄亭恭敬的对着刘备和诸葛亮行礼。</P>

刘备笑道:“所以你特意让你爹今天回避,到底是有什么大事儿?”</P>

黄亭道:“主公,军师,我和陈都督商量过了,郑先生也答应了,我要出海为咱们汉民,寻找三种神奇的作物。”</P>

“若我能顺利的活着回来,汉民就从此再也不受饿殍之苦,即便是在那天灾年里,只要肯劳作,依旧有活下去的机会。”</P>

这话说的很大了,刘备下意识的皱眉,诸葛亮的脸色也微变,这得有多高产的作物,才能做到这种事?</P>

灾年里也能够让百姓们活下来,在这种年代里,没有人敢开这个口。</P>

灾年里,百姓们都是靠一口官府的救济,才能活下去。</P>

如果有人能做到这种事情,绝对是比肩圣人的功业。</P>

眼下荆州铺开种占城稻,也仅能保证一州之民无虞,刘备和诸葛亮仔细探讨和计算过,若是用兵过度,即使有占城稻,都未必顶得住。</P>

文景两代勤俭持家的帝王,给刘彻留下了多少家产,打匈奴都打完差点没回过气来,可见打仗对于粮食和钱的消耗。</P>

诸葛亮开口道:“何等粮食,能有如此神效?”</P>

黄亭取出一张纸,他决定之后,便凭借着记忆,画出了大致的图来。</P>

“主公,军师,这三种作物,分别为土豆,红薯,玉米。”</P>

“三者均能做主粮,其中土豆和红薯,亩产都在二十五石以上。玉米不一样,产量稍微少点,但能作为五谷之外的,第六种主食,且这种东西,对人类的好处非常多。”</P>

刘备和诸葛亮感觉到呼吸骤然急促起来,两人面面相觑,亩产二十五石?没有听错吧,是二十五石?</P>

别说二十五了,打个折,只要有十二石,他们都觉得是一等一的神物。</P>

眼下占城稻,在朱婉莹科学的管理培育下,每亩的平均收成,也才四石五都不到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