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公主(1 / 2)

死人经 冰临神下 1690 字 10个月前

经过短暂的相处之后,上官如确信那群金鹏杀手绝不是华平公主请至中原的。

公主的确痛恨顾家人,因为顾仑当时的步步紧逼,向她传授武功的宫女被迫自杀,可公主的恼怒与此关系不大,她对宫女并无特殊感情,甚至觉得碍手碍脚,让她无法释怀的是顾仑的“谗言”。

顾仑生前深受皇帝信任,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华平公主不得不离开皇宫和最喜爱的哥哥,匆匆下嫁给庞靖,一个她绝无可能喜欢上的男人,就为这件事,她恨不得将顾仑碎尸万段。

皇帝驾崩,公主忙于争权夺势,暂时放过顾家,事态稍一平稳,她就着手准备报复。

在征询诸多意见之后,公主听说了金鹏堡的传闻,对杀手兴趣立增,于是派心腹骆平基携带大量金银,前往璧玉城买凶,她唯一遗憾的是见识不到杀手,更不能亲眼看着顾仑全家被杀。

顾家灭门的消息传来,公主感到一丝满足,然后就将这件事抛在脑后,直到龙王的身世渐渐清晰,他才知道自己被老胡子骆平基给骗了,顾家竟然还剩下一名后人。

公主试图再度拾起当年的深仇大恨,结果发现自己早就没有了这股激情,仇恨令人身心疲惫,令人备受煎熬,她再也不想承受,于是贬斥骆平基之后,就将这件事放下了。

她绝未想到顾慎为有朝一日竟然敢来京城寻仇,因此,她也从来没做出迎战的准备。

虽然没有多少明确的证据,上官如还是相信公主,她很快就发现,公主尽管一心想在宫廷斗争中击败皇太后。胸中却没有太大的志向,只是希望能保住目前的权力与生活。

在公主身边,环绕着一群投其所好的佞臣,他们留着各式各样的胡子,做出威严而忠诚的架势,都在利用公主为自己谋利。极少有人为她真正地出谋划策。

上官如对此一点也不陌生,如果不是顾氏后人意外混入金鹏堡,她会顺利成长为十公子,在石堡之内和璧玉城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身边也会围绕着许多讨好她的人。

随着阅历的增加,上官如终于在心中不情愿地承认一件事实:小时候最好的朋友上官雨时,其实一直在伪装,雨公子表现出的高傲、泼辣性格,以及爱穿男装的习惯。一多半是为了迎合最受宠的十公子。

像华平公主这样的人,不可能制定出滴水不漏的计划,更不可能未雨绸缪,提前几年就开始收买杀手。

公主曾经拥有过强烈的仇恨,但她却很难理解别人的仇恨,顾慎为来了,她很意外,也很恼怒。却一点也不害怕,她相信。既无兵马也无权势的顾氏后人,根本不敢对她做出任何举动。

她请来上官如和红蝠,基本上是突发奇想,想要以此向顾慎为示威,表示她不是好惹的,可是见面之后。公主对这两名西域女子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她们在西域的经历令人如此着迷,公主愿意为之废寝忘食地倾听。

“我要是出生在西域,肯定会称王。”公主右手举着酒杯,还没喝多少。就已全身发热,好像又回到了多年以前的少女时期,“你的上官教头太老实,干嘛不独占香积之国,率领女兵横扫西域?”

红蝠抿嘴微笑,“教头可不‘老实’,否则她怎么击败好几路敌人,保住璧玉城?她啊,就是对当女王不感兴趣。”

公主摇头,表示难以置信,趁上官如不在,她问出一直憋在心里的疑惑,“你的名字……有点奇怪,谁给你起的?是怎么来的?”

“是教头给我起的名字,她说这是她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位飞檐走壁的女侠,穿着红斗篷,像蝙蝠一样昼伏夜出、无声无息,所以人称红蝠,专门劫富济贫,连皇宫都敢偷。教头说这是她最喜欢的故事,因此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公主呆住了,半晌无语,“谁给她讲的这个故事?”

“教头没说,但我猜是顾公子,教头讲故事时的神情……肯定是他,他是中原人,才会想出皇宫的桥段来。”

公主又一次愣住,突然间对顾氏后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我讲讲你家教头和龙王的故事。”

“我知道得不多。”红蝠说,但她还是讲起来,大都是一些真假难辨的传言,每说一段两人就喝几杯酒,一个说得开心,一个听得认真,公主时不时提出疑问,红蝠回答不了,就自己编造故事,将公主哄得更加开心。

因此,当一名丫环过来扫兴的时候,公主已经对顾慎为与上官如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诸多幻想与不解,“他们为什么不在一起呢?就因为是仇人的女儿吗?可是……说实话,龙王真正的仇人在中原,也不是金鹏堡啊?”

红蝠已经编不出故事了,正在支吾,那名丫环到来,脚步匆匆,告罪之后说:“上官客人有点不舒服,想让红蝠姑娘回去陪陪她。”

红蝠立刻起身,“我就说她今天的神色不太对……”

公主也站起身,“我跟你一块去,马上派人去请御医来。”

“暂时不用,先看看再说,教头功力深厚,一般小病影响不大。”红蝠隐隐猜到教头叫她回去别有深意,心中转了几个念头,还是决定带公主一块去。

上官如坐在桌边,以手支腮,脸色略显苍白,看上去的确不太好,见到公主她马上起身致歉,红蝠走过去,搀扶上官如,在她额上轻轻摸了一下,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

“还是老毛病,我去给你煎一副从前吃的药吧。”红蝠说。

“再好不过。”上官如做出虚弱的模样。

公主命令丫环跟红蝠一块去,府里备用的药材随便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