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张角的野望(2 / 2)

“大哥可有主意了?”

“当然,太平道!”张角抬关45度望天,一副高人状。

“有何说道?”两个兄弟一脸懵懂。

“仙师早年传我真经就说,此经能度人成仙,又能创万世太平,而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虽说我成仙路断了,但可以凭借真经成就帝王之学,可以号令天下,推行太平之道。至高尊神中黄太一开天辟地后造化万物,传道于黄帝和老子是为什么呢,所图唯望致太平,弘扬太平大道,使天下不再有剥削和压迫,不再有诈骗和偷盗,不再有饥寒和病痛,解救万民于水火。现在,仙师又所传真经给我,你我兄弟又怎么能辜负他老人家的一片信任,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太平治世,就叫太平道。你二人自得我传授道法经年,当知如今汉室以火为德,自为苍天。而火生土,土则为黄是为黄天,代汉者当为土,代苍天者当为黄天。你我当把这些年忠于我们的弟子门众组织起来谋划起义大事,须皆着黄衣黄巾,这就是顺应天意。“

“大哥说的对啊。”张宝、张梁二人频频点头称是。

“大哥还想到了个口号,今后你我兄弟再外出联络弟子时,可以让他们广为传颂。”

“什么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宝、张梁兄弟二人拜服。

“我们还要完善出太平道的纲领、奋斗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的组织机构、仪式、活动内容、你们传教方式等诸多典章细节,所幸仙师所授真经中俱已言明,你我依法照做即是”。

“还请大哥明示。“张宝、张梁目露渴求,张角心情舒畅。

于是张角便引经据典,细细结合《太平经》中的内容,把传教、起事的诸多事宜详细解说给兄弟二人,为了不浪费大家时间,简单归纳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张角自封为“大贤良师”,源于《太平经》卷九十“今行逢千斤之金,万双之璧。不若得明师乎?……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从得一旦而理乎?”以及卷九十八“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前面几句话意思很明了,后面这句简单解释一下。蚑是一种小虫,这里就是说天下那些普通人说得再多,做得再多,都比不上有一个好皇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得出,于吉还是接受了甘忠可的政治上的观点,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不可能脱离开政治。这里还得啰嗦几句,在网上大家可以查询到很多有价值的文献,这对于每个人都是极好的,但是网上的这些资料错漏也比较多,而大多数人在引用时也不太认真,所以真正需要这些资料时,还是要花费些时间逐字检查才可以。

张角还自称“天公将军”,两个弟弟也有自己的称号,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这里用的天、地、人的头衔同样出自《太平经》,兄弟三人把这天地人一分正好。《太平经》里讲天、地、人的内容随处可见,就不再一一引用了,后世道教也同样有大量典籍来讲述天、地、人,这是道教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至于“公”是一种很尊贵的称呼了,“将军”当然就是能带兵打仗,是军事首领的称呼。

张角还自称“黄天”。黄巾军中有三十六个方,又有大方和小方之分,每方由渠帅带领,都是用“黄巾“为标识的,这此同样是从《太平经》中来的,卷六十九中有一句“水王则火少气,火少气则化成灰,化成灰则变成土,便名为火,付气於土也”。张角宣扬奉天地、顺五行,按照邹衍的五德理论和五行理论,汉主火德,当前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就是说这把火快灭了。因为火生土,所以该土德的王朝接班。土的颜色是黄的,所以张角就自领了”黄天“作为一个头衔,让部下都着“黄巾”,这样也算是人为的把自己的五行属性变成了土,将来取代汉朝也就是顺应五行、天运,感觉心里更有把握了吧。

张角把起义的日子选定在“甲子”年,起义的口号中“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当然也和《太平经》有关了。比如在《太平经》卷三十九中这么讲的,”甲,天也,纲也,阳也……凡物生者,皆以甲为首,子为本“。实际上在我看来,张角是有些强迫症,很固执得认为甲子年才是元气初生,万象更始,世上一切将重新开始,只有这一年开创的新朝代才最完美。

稍微科普一下,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计年法是用天干加地支的方法吧,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这个大家就更熟悉了,分别对应了我们的十二属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计年、计月、计日都是用一个天干加一个地支的组合,甲子、乙丑,循环下来正好是六十对,又叫六十花甲子。当然计时就直接用地支,不再用组合了,因为一个时辰两小时,正好十二个地支够用了。就算现在,我们也常说正当午时、寅吃卯粮之类的,所以传统的计时方法并未完全消失。当然,这个天干地支组合起来,里面还有很多的学问,广泛应用在易学各分支里面,要想讲透估计得单开几章了,有兴趣的道友我们私下里再探讨。大家可以看到,甲子正是这六十组中的第一对,也分别是天干和地支的第一个,所以在道家,就认为是一个新的开始,张角自然也就想讨个吉利了。实际上也是甲子年起义的话,时间上也比较合适,假如再过几十年才轮到甲子年,张角也就没这种想法了,而那一个甲子年就是公元184年。

张角在外出传道时,手不离手的并不是《太平经》,而是一支九节竹杖。也许有人早有疑问了,为什么是九节而不是随便一根竹竿或木棍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些关于数字方面的传统文化了。理工生比较熟悉进制方面的东西,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我们常用的十进制,九就是最大一个个位数了,再大就需要用多个数来组合,所以在我国,九往往表示一个极致或一种高位。《太平经》卷四十二”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气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如此九事不合乖作,不能致太平也。此九事乃更迭相生成也“,其他卷中也多次涉及到九数,正是因为九为极数,所以张角认为九节竹杖才符合他的身份。至于木棍,要找一节有九个节的太难了。实际上,在中国民间也有传说,九节杖是仙人喜欢使用的,张角取九人九气的道理,认为手拿这根竹杖,从心理上、从气度上就可以让他产生一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就可以节制宇宙万物,度人得道了吧。

在太平道的传播过程中,教众有“叩头思过”的一种仪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悔过,从而得到上天的原谅,从此才能百病不侵。在自《太平经》卷九十七是这么讲的,”今欲解此过,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头于地“。

同样,张角把符咒烧成灰,放到水里给人治病的办法,则源于《太平经》卷五十、卷九十二等很多相关的内容,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符水、思过这几招,同样也是后文要讲到的张天师一家的看家手段,后世道教在符咒方面更是加以深入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符法体系。

关于咒,实际上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早期的祝,简单理解就是天上的神仙的语言,所以咒语才能够有如此大的威力,这在《太平经》里也有描述,说祝就是天上的神语,不小心传了下来,被道人们学会了。后来,在道士之间又出现了一种叫“祝谶书”的小本子,里面收集了各种咒语,作为职业道士,随身都要装一本。

综上所述,实际上张角的太平道已完全具备了一个宗教所应该具备的主体要素,所以说,太平道也是道教正式发展成熟,成为宗教的开始。

至此,兄弟二人已对张角和《太平经》崇拜得五体投地。于是张角便给二人布置作业:“为兄数次外出,足迹遍及天下各州,不止我们冀州疫情严重,百姓已无活路,青、徐、豫、荆等州亦同,正是发展太平道的绝佳时期。你我兄弟三人分头到各州,以符水为救治灾民,广传教义,广收弟子门人,为将来大事做好谋划。”

见二人再异议,便接着道:“初时人少,尚好联络管理,人多路远就多有不便了。仙师说中黄太一把天下分了三十六方,我们便依此把各州教众也分成三十六方,每方各派一可靠弟子为渠帅统领,大方万人,小方数千人,便于统一调度,甲子年各方共同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