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鲁占据汉中,通过五斗米道统治汉中之初,西北的韩遂、马超在西北乱打一通,导致数万西北好汉拖家带口逃到汉中避祸。大家都知道只要有粮食,那么人口就是最大的战略资源,从此张鲁的政权日益稳固了。相比于中原地区的烽烟不断,刘璋和张鲁之间的战事就不值一提了,整个巴蜀地区又相对更富足一些,所以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张鲁有了充足的时间和军事力量来推行和改革五斗米道,通过宗教进一步加强了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和政权的稳定。正是因为张鲁发展了大批虔诚的教徒,为五斗米道在中国北方推广,进而又传播到南方,最终成为遍布全国的宗教做好了人才储备,为中国道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三国的乱世中,弱肉强食是至理。公元215年,曹操来抢地盘了,双方稍一接触张鲁就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被吓得逃跑了。逃出汉中时,有大量的粮食无法带走,手下有人建议一把火烧了,不能留给曹操,让他的军队吃饱我们的粮食再追着打我们,这个冤大头不能当。张鲁却否定了烧粮的建议,这可是百姓们的救命粮,我们老张家五斗五斗地攒下来容易吗?就算是留给曹操,也是给人吃了,发挥了粮食的最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烧掉!
曹操听手下报告说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自然是惊喜异常了,于是对张鲁好感顿生,这样的好同志不多了,杀了太可惜,于是派人去向张鲁表达了善意,宣传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政策。张鲁真的来投降时,曹操果真信守承诺,不但丝毫没有难为他们一家人,并且还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连他的五个儿子都封了列侯。不过曹操对张鲁说,封侯封地都不是问题,不过您以后肯定是不可能再留在汉中了,要不大家谁也不放心对不对?张鲁还能说什么,只能表示服从大局。
在腹黑学水平极其高深的曹操看来,张鲁这样一个曾经是割据一方的霸主,只有放在眼皮子底下才放心,所以张鲁全家被迁到了都城,过上了有名无权的生活。曹操是踩着黄巾军起家的,而且手下也有一支由收服的黄巾军组建的青州军,一直跟随自己四处征战,因此曹操是非常了解五斗米道这颗定时炸弹潜在的危险性,如果处理不好,随时会爆炸。所以,曹操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把汉中人口大量北迁,分散到河南境内。曹操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些不稳定的教众打散后消化在自己地盘里,让他们不再有机会组织到一起,慢慢得就被我的人民群众同化掉了。
就这样,张鲁和他的家传的五斗米道都得以保存,并没有落得张角和黄巾军那样被剿灭的结局。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五斗米道教徒的北迁,教徒们不但没有被曹操的人民战争的海洋消灭掉,反而在中原大地广泛传播开来,就连上层社会也都增加了大量信徒。
到了晋朝,张鲁的第四子张盛回到了老根据地江西龙虎山,并且随着衣冠南渡,五斗米道又跟随着传入南方,从此逐渐在全国流行起来,其中政治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后文再详细分说。
为了进一步安抚张鲁,曹操又让儿子曹宇娶了张鲁的女儿,从此亲上亲成了亲家。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曹宇在《三国演义》里没有出场的,所以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曹宇和曹冲是一个母亲的亲兄弟,在曹操和曹丕时代表现得比较低调。到了曹叡当皇帝的时候就成了位高权重的大将军,张鲁能有这样一个好女婿罩着,老张家在魏国混得当然差不了。曹宇我们在后文还会提到,这里先挖个小坑。
最后,再交代一个学术上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老子想尔注》并不是张道陵所着,当然更不是张修所着,而是张鲁写的。比如元代列大彬在《茅山志》中就引用陶弘景(后面要重点讲到的道教重要人物)的《登真隐诀》,记述了张鲁给《老子》作注的具体情况,其描述又恰好和前文提及的现存的莫高窟残卷相同,唐代着名的经学家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甚至说其作者是张鲁或刘表,总之不是张道陵。还是那句话,有争议才有意思,才值得继续研究考证。
至此,三代天师就讲完了,张道陵理所当然成为五斗米道也就是天师道的第一代天师,又称祖天师,儿子张衡为二代天师,又称嗣天师,孙子张鲁为三代天师,又称系天师,依此传承下去有张盛,张昭成……子孙世代承袭,统称为张天师,而五斗米道名字也逐渐没人再提了。五斗米道的名称问题,也经历过几次变化,后面也会说到,我们暂时就称为天师道。
道教典籍记载,前四代天师均得到了太上老君亲传道法,也都全部飞升位列仙班了。从四代天师起,天师一脉搬回了江西龙虎山,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历经千年,龙虎山一脉兴盛过,也衰落过,张道陵也受到过很多皇帝的册封,给了不少封号,比如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因老子之故(后文详细交代)册封为“太师”,唐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册封为“正一靖真君”,宋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靖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崇祯加封“六合无穷高明上帝”等等。
明朝以前,天师一脉都是有帝王诏书认定的,也就是每任天师都会得到皇帝给发的职称证,不过到了明清以后皇帝就不给发了,但天师也一直在传承着,其中原因也留待后面再说。
天师道传至民国初期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薄后,皇帝都没有了,自然更没有人理会天师认证这些小事了,从此天师传承也就中止了。张恩薄天师后来跟随蒋介石逃亡到了台湾,所以在台湾就有了一个天师道的分支。据传说,在决定去台湾时,蒋介石特意要带走三个人,一个是33代衍圣公孔德成,一个是章喜活佛,第三个就是张恩薄,大家有没有发现,儒、释、道全了。如今,海峡两岸还在为天师正统问题时不时的争论一番。当然,大家还是比较认可天师传至六十三代为止,没有继续传下来。
在当今的天师后裔中,六十五代张继禹先生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ren委员,全国青联副主xi等多项职务,为我国的宗教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