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修仙世界下(2 / 2)

以上就是仙界的两个层次七个等级的体系结构。

第五步,说了这么多,我能成仙吗,怎么才能成仙?要不要测试一下有没有修仙的资质啊、有没有灵根啊之类的?于是谁能成仙,怎么能成仙的问题就摆出来了。

成仙道路可不是万千条的,更不是一马平川的,你的面前只有两条路摆在那里,一是自学成才,二是拜师学艺。

先说闭门自学这条路,你至少得有本修仙秘籍吧?在那个书籍异常珍贵的时代,修真秘笈自然更是极少了,就算机缘巧合下在地摊上或网上淘一本来,或者遇到一个乞丐大叔送你一本可以拯救地球的秘籍,如果你照着去练,铁定是会走火入魔的,修仙哪有那么简单!那么找个老师自然就成了唯一可行的出路了。于是,有人会拜在名师门下,得到真传,有人会遇到江湖骗子,弄得倾家荡产。

《微旨》《杂应》两篇告诉大家,成仙不是一昧蛮干就可以的,独门秘籍为什么宝贵,里面理论加实践,都要学透才可以进入下一话题的。

先说理论,有因无而生,形须神而立。形须神而立,固形乃可以留神,神不离身,则可以永生。这是《至理》中的真传,“无”和“神”是第一性的存在,没有“无”就没有“有”的存在,没有“神”就没有“形”,有点绕吧?总之,要炼好身体,还要学会炼养精神,这是修炼成仙的基础法门。

知道本体的重要性了吧?那就修炼好我们的肉身,早期的道教对于形和神关系的理论已经很丰富了,前面也提到过这方面的问题。葛洪又在形、神的基础上,加上了精气,三者对于修炼都是至关重要的。注重养生,把形体锻炼好,简单说就是通过药物炼成不死之身,天天病歪歪的是成不了仙的。通过术法延长寿命,注意修心养性,戒骄戒躁,声色犬马之类的不能有,只有活得足够久,才有机会成仙。总之葛洪提出了很多注意事项,差不多六根清净、无欲无求、吃好睡好这个样子吧。葛洪的这一思想,实际上对后世道教从心性的层面上追求长生久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认识了人的本体,这只是可能成为神仙的第一步,但这又是一种形而上的体悟,就是有点玄,不好理解啊。不能知难而退,《登涉》《极言》《勤学》《祛惑》四篇讲了一些鼓励和注意事项,比如一定要有决心,要尊重老师,还要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做了就会影响求仙之路,诸如此类。葛洪的经验是,要专心、坚持、勤奋、选对路,这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还要多做善事,想要升级,就得多做善事,而且中间不能做坏事,否则就会被清零重新开始。为道当先立功德,葛洪在修仙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间建立起了一种联系。

调理好身体和精气神,就为吃仙丹成仙做好了准备。

第六步,副本任务——炼丹。

万事俱备,是时候吃颗仙丹成仙了。等等,仙丹呢?

就算有个好师傅,也不太可能随便赐下一颗丹药给你,那东西珍贵着呢,原因是炼制材料不好找,成本高,技术难度十颗星,成功率无限趋近于0,好多师傅一辈子也没炼出一颗呢。想吃,自己炼吧!

这个是个难度极高的副本,好像达到了地狱级了,那我不完成行不行?当然不行,前面调理好了身体,又养精练气了,没有金丹还是不能成仙的。不过炼丹的讲究就太多了,包括地点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各种仪式、丹炉、火候、时间等等,异常繁复。金丹如果那么容易炼成功,那一板砖不定拍到几个仙人呢。

当然,现代人眼中的炼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机化学实验,前面提及魏伯阳的炼丹的化学方程式问题,葛洪同样也有很多操作用现代化学解释,这里就不一一讲了。当然,古人是不懂这些化学反应的原理的,但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传承,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也是为人类的科技发展作出的贡献。

葛洪为这个副本提供了通关攻略,《金丹》《黄白》《仙药》三篇讲了讲怎么炼丹,炼出的丹分多少等级,还有各种天材地宝的效用等等。古人受知识体系的限制,对于本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物质,自然就有神秘感,会和神仙联系起来了。当然,也对植物的药性的研究,对中医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第七步,附件1,补充说明一下注意事项。

《释滞》《道意》《明本》则主要告诉大家,求仙路有真有假,不要走上歪门邪道,要坚实信念,只有道家才是最正确、前途最光明的阳光大路。对于儒学,葛洪说“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表面上是对儒学的一种贬低,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儒道本是相通的观点,这种观点其实也和当时的佛、儒及社会对道教的批判压力比较大有关。

第八步,附件2,来点心灵鸡汤吧。

《遐览》篇讲了他自己在郑隐老师那是如何学习的,郑老师学识如何丰富,收藏的真经如何多等等。当然是告诉大家,如果你认真修炼,那么就能达到我师傅那样的水平,这是多好的励志事例啊,少年们,努力吧。

第九步,附件3,吃金丹的姿势,嗯,是方法。

当金丹炼成功时,千万不要以为张嘴吃了就没事了,姿势不对,是方法不对,那是成不了仙的,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的,类似于任务失败、暴体而亡之类的。这里有一套服食程序要照着做,有关导引术、伏食等内容,道教已经有了很多理论和术法,配合金丹服食,这样才能把药效达到最好。

葛洪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后世很多人都引用,比如张伯端也说,“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现代网络作家们也极喜欢引用这句话,感觉格局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其实,这是自古道士们在长生路上的前赴后继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