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教在大隋(2 / 2)

关于元始天尊,前面讲到过,这是典型的三洞经系的主神,北方的新天师道、楼观道等传承下来,一直是尊老子为至高神的。北方道教承认元始天尊成为至高神,是万物本原,宇宙都归他管,地位上显然是超过了太上老君,这足够说明南方道教的影响力。当然,也不可能把老子地位降得太低,基本上就把太上老君排在了第二位,而且道经方面,还是以《老子五千言》为根本,其它的主要有《庄子》《灵宝》《升玄》等,明显有着玄理化发展的趋势。

此外,内丹学方面的发展,后面会专门讲苏玄朗,也叫苏元朗,他是专门研究内丹学的,所以对于行气、导引等研究比较深入,代表作品《旨道篇》,很多学者认为是内丹学开始的标志。

术法方面,由于金丹术经过实践检验后效果欠佳,比如经常吃死人,所以促使了符箓的迅速发展,“其术业优者,行诸符禁”。

关于隋代的道教研究,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限于自己的水平和学术性等原因,就不再多讲了,简单提一下,有兴趣的道友可以私下里再交流。比如在《隋书?隐逸》中记载了一位李士谦,他实际上是一位儒家学者,并非道家的隐士,他有部作品叫《论三教优劣》,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算是对当时三教关系的一种观点。再有就是为什么隋朝三教文化政策倾向明显地偏向佛教?以吉藏为代表的三论宗对道教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山西名儒王通倡导的“三教可一”思想,代表儒家第一次表示接受外来的佛教的原因和影响等。

到了隋末,天下群雄并起的时候,道士们继续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纷纷寻找真命天子,希望博一个从龙之功,目标还是非常多的,所以要想选准也得看水平和运气。诸如《隋唐演义》之类的中也讲了不少,当然了,演义毕竟是演义了,所描写的那些逐鹿英雄也有限,正史上是如何记载的呢?近代历史学者岑仲勉在《隋唐史》中给出了一个数字,他一共列举出了一百二十八个隋末集团,放到现在,差不多一个省里就有五六个造反的势力啊。当然了,其中势力算得上强大的只有四十六个,唉,这也不算少了,也难为众道士们了,就算只从这些大势力里选一个,难度也不小,毕竟将来只能有一个可能成功嘛。

有好的经验当然要学习,而且肯定要比前辈们做得更好,于是隋末就有了很多流行歌曲,嗯,是流言、童谣之类的,总之,头条啊、各大网站、朋友圈,流传最广的就是“老子度世,李氏当王”。所以姓李的就有福了,您瞧瞧,这是上天都注定的,我老李家的祖坟该冒青烟了。可这些姓李的大佬们就没想想,天下姓李的多着呢,怎么就这么巧偏偏是轮到了你家的祖坟了呢,怎么就没有流行张氏当王、赵氏当王呢?反正李密、李轨、李渊等等这些姓李的人都很不客气地把这条谶语拿过来,四处宣传,收拢人心,不用白不用,就算不是我发布的,也是你替我发布的,省下我不少事儿呢。

民间这么流言四起,如果皇帝还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杨广一听就有点发毛,一是害怕,二是生气,总有刁民想害朕,想谋夺朕的天下啊!

据《旧唐书》记载,杨广把姓李的人挨个琢磨了几遍,感觉哪个都像是要抢地盘的,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基本原则,先杀了个叫李金才的冤枉鬼。当然,在皇帝眼中,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是绝对没资格危及皇帝宝座的,给他们机会都没那个能力办这事,这位李金才实际上也不是小人物,而且是位手握皇权的大将军,所以才会中了大奖。

李渊登基后,有一天忽然想起了这位冤死的前朝大将军,没准那句谶语就是他让人传出去的,感觉是有点对不起人家,于是专门下诏,说他“元功世胄,横受屠杀,朝野称冤”,现在我当了皇帝,自然不能对不起你,还追封了上柱国申国公。没有考证李渊和这位李金才有什么关系,按常理推断二人应该是相识,都是同事嘛。

实际上,李渊对于各种图谶利用得那是极为拿手的,除了上面的李氏当王以外,还有很多这方面的案例,比如当时还有首“桃李子歌”,有兴趣的道友可以网上找找;前面提到过王远知,也曾主动接近李渊,并且密传符命,当然在李渊看来,您就别偷偷地传了,这个是可以也应该公开,而且还要大大滴公开才行;还有着名的李淳风道长,据传说他在终南山受到了太上老君的亲切接见,两人都聊了什么就不详细说了,当时老君悄悄地告诉了他一个小秘密,说唐公应该是受命之符,不过千万别对别人说啊,自己知道了就行了。

实际上,对于道士们的纷纷出山,投资各个军阀集团的做法,无外乎是为了将来能依靠他们取得回报,为了个人的前途也好,为了道教的发展也好,总之对于道教来说都是好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有关唐朝的这些着名的道士,后面还会一一讲到,下面先介绍几位隋朝时期重要的道门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