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傅奕VS 法琳 下(2 / 2)

总的来说,傅奕一生前前后后共七次上疏反佛,他的理由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从大汉民族的传统意识出发,认为佛教的传入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入侵,危及我们传统的道教和儒学的基础和地位,所以必须排斥佛教。

二、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佛教大量侵占了本属于国家的人口、土地、税收等资源,所以他才主张废省佛僧。

三、从加强国防出发,实际上从内部的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僧人数量巨大是一个潜在的危机,所以主张简僧。

四、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出发,指责佛教徒的不忠不孝,别的不说多一个和尚就意味着未来少几个人口,这只是明面上的损失。

以上就是唐初的第一次佛道之争的大体情况,结局呢?总体来说,道教略处下风,勉强算个平局吧,即道教VS佛教:一比一平。前面已经讲到,唐高祖、太宗和高宗也常召集高道名僧在宫廷辩论,每每是采取扶道抑佛拉偏架,要不是道士们一般辩论不过善辩的和尚,以免损伤李氏的尊严。

由于傅奕一直坚持不懈地和佛教过不去,在佛教方面的典籍里,比如《佛祖历代通载》《广弘明集》等对傅奕记载就不是很客气了。

《佛祖历代通载》说傅奕是“以夙者私憾,谤黩大教,规窃声誉,死后受泥犁之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傅奕你就是一个小人,敢骂我们大佛教,你不得好死,死了得下地狱,到时候再收拾你!泥犁就是地狱,但佛教的地狱和道教的地狱是两个版本,佛教地地狱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空间,相当于真空。

《广弘明集》则说傅奕出身贫贱,连饭都吃不饱,先当道士,当道士也穷,所以只好跑寺庙里找和尚僧贷款,和尚一看这不是个道士嘛,不去道观里借钱怎么跑寺庙来了?No,不借不借,就因为没借给他钱,这小子从此就心怀愤恨,一直跟和尚过不去了。唐初,傅奕来到长安,投靠了道士王岿。王岿怜其饥寒,留居私宅,待以上宾之礼。可是没过几天,傅奕居然霸占了王岿的老婆,而且是公然不避人目。王岿的侄子是个和尚,发现傅奕的私情以后,就悄悄告诉了王岿。王岿开始还不相信,说:“傅奕这个穷小子,连饭都吃不起,我可怜他收留在家里,他得多感恩啊,怎么敢做这种事儿,那还是人吗?\"等到王岿悄悄回家一看,正好被抓了个现形,自然大怒,只好忍气吞声地把傅奕退归道观。至于傅奕以前是不是做过这事,还是那句话,骂人没好话,指望着仇人说你的好话,不太容易。

在《幼学丛林》中还记载了一个傅奕还和墓志有关的故事。传说有一次他喝多了,回家往床上一倒就睡了。没一会又突然坐了起来说:“吾其死矣!”就是说我已经死了。于是就给自己写了个墓志:“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从此这就是墓志。

《资治通鉴》还记载了两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西域来的和尚会咒语,能控制人的生死,这么有意思的事李世民知道了怎么能放过,于是和尚现场选了几个人试验,果然把李世民给震住了。傅奕一看这可不行啊,这要是让他得逞了,佛教还不上天?于是就挺身而出,对和尚说:“来来来,有什么本事朝我来,别拿几个托在这里唬人。”

和尚也不含糊,对着傅奕一通咒语甩过来,念的什么谁也听不明白,等大家都快睡着了的时候,突然“咚”的一声,大伙精神一振,心说终于成功了,您再不成功都赶不上回家做饭了。可是等揉揉眼一看,不对啊,傅奕还坐那呢,两眼跟探照灯似的不像死了的样子啊。转头再一看和尚,在那躺着不动了。

先不说第二个故事,不知道道友们是不是看过一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我是没看过,但听人说过一段情节,据说天竺国师带着圣物来挑战,说这东西无坚不摧,牛皮吹得遮天蔽日的。李淳风听说后,知道这老家伙只是拿了个金刚石骗土包子来了,就用羚羊角把这东西给搞碎了。

这个故事实际上并不是胡编出来的,而是和傅奕有关系。当年的确来了个婆罗僧,拿着金刚石来骗人,但他说是佛齿,没见过这东西的大唐人感觉很高大的样子,主要是当时娱乐项目贫乏,好容易有个节目怎么能放过,于是都围观。

当时傅奕正在家里养病,听儿子回来一说就知道这东西就是个金刚石,于是让儿子拿着羚羊角去把这个“佛齿”而戳碎了,小样的,拿个破金刚石就敢来行骗,真以为我们大唐没人认识啊。

那位可能说了,你这故事骗的也太假了,金刚石的硬度是10,是公认最硬的东西,羚羊角再厉害也斗不过它吧?这里我就以专业人士的身份给道友们解释一下,你要用金刚石划羚羊角,肯定把羚羊角切开,就算是用小刀也能把羚羊角切开,所以羚羊角肯定不是硬。你要是有钻戒,可以用它划一下铁器,铁器也会完败,但你要用个铁锤砸钻石试试,建议不要随便尝试,钻石坏了闹离婚我可不负责,土豪呢随便。

傅奕在这里实际上玩了一个小伎俩,人家比的是硬度,他把不结实说成了不硬,你咋不直接拿个大铁锤直接凿呢?金刚石再硬,但也是脆的,专业术语来说它有节理,或者说它的切面就是弱点,您那就是在比谁更结实,不是比谁最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