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八仙背后的故事 下(1 / 1)

关于何仙姑流传的版本也比较多,有的说她是唐朝增城人,大约是生活在武则天时期,中宗时飞升,还有的说她是宋朝永州人,不一而足吧。关于她的最早的记载是元代赵道一所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说何仙姑偶然吃了云母后内功大涨,学会了轻身法术,这里的云母当然不是云母矿那种云母了,而是里主角经常要遇上的天材地宝,而限于赵道一的想象力或对何仙姑重视程度还不够等诸多原因,也只是让她学会了轻身术,并没有好好地为她设计出更多的仙家法术。

到了元朝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何仙姑也被增加了更多的传说内容,比如安排她做了吕洞宾的徒弟,至于五代的吕洞宾是怎么回到武则天时期度化何仙姑的,这还不简单,现代人都懂穿越,吕洞宾成仙以后回到过去很难吗?那时候还不怎么流行穿越活动,所以干脆就说何仙姑是宋朝的姑娘,什么,问她是哪的人?永州的,错不了,总之现在吕洞宾是可以收何仙姑为弟子了。从此以后的传说就丰富了,比如她遇到过一位异人,给她吃了一个桃子,有点像雷震子的经历啊。还好何仙姑吃了桃子以后,并没有长出一对风雷双翅,只是再也不用担心没饭吃了,因为不会饿了。再比如她还学会了能给人算命,你什么时候发财,什么时候倒霉她看一眼就知道,总之还有很多神异之处吧,是越来越向着神仙演化了。

大家知道,中国很大,千百年来姓何的姑娘何止万千,那种被民间认证为仙姑职称的何姓姑娘也可能不在少数,事实上,宋朝真的就出现过好多何仙姑,传说汉钟离在扬州遇到过另一位何仙姑,还给人家写过一首诗,后来吕洞宾也来扬州看了看这位何仙姑,有点奇怪,为什么扬州何仙姑没有被吸纳进八仙团体。

八仙讲过五位了,这五位在各种史料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记载,还能考证一番,而剩下的三位,就是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就只是传说中的存在了。

比如铁拐李最早出现在元代岳伯川的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又叫《岳孔目借李铁拐还魂》之中,情节基本上和现代的八仙故事一致。

这里有个术语解释一下,“孔目”这个词道友们应该不陌生吧,因为在《水浒》里就出现过好几个孔目,它是唐、宋时的一种官吏,还不太好解释,大体上就是地方专门针对中央的六部设置的岗位,管理的东西又比较多也比较杂,什么刑狱、文书、财务、进销存之类吧,虽然级别不高,但权力不小的一个职位。

传说中宋朝郑州孔目岳寿得了重病,眼看就不行了,不过他是与道有缘,不能死的,于是吕洞宾就赶紧的过来救他。当时虽然没有高铁、飞机,但吕洞宾是神仙,应该会飞,所以按理说是应该能来得及救他,但事实就是没赶上。对于凡人来说人死了就死了,想让死人再活过来,连想都不会想,但对于神仙这都不算大事儿,当然也不算小事儿。故事的情节道友们都知道,为了增加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岳寿的尸身已被火化,阴魂必须尽快回归肉身,时间紧,任务重,没办法只好借了刚死的拐子李屠身体还魂了。说实话,铁拐李的形象和知名度在八仙中是排在前面的,为什么,个人感觉和他这段借尸还魂的精彩情节脱不了干系。

再说曹国舅,他的形象应该是在元代形成的,永乐宫壁画里已经有他了。有人说他的原型是宋代的“曹国舅”曹佾,事实上这位曹佾活了七十二年,和神仙道术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不管是不是和曹佾有关系吧,反正人和故事基本上就是故事,想来八仙中增加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更好一些,让吕洞宾度他成仙也是最合适的。

蓝采和最早出现在南唐沈汾的《续仙传》中,本就是一个故事,描写的是一个手拿大拍板子四处行乞的形象,也没办法在现实中找个人对上号。元代时有一部杂剧叫《汉钟离度脱蓝采和》,此时才给他补办了一个身份证,解决了户籍问题,说他是五代时的一个伶人,姓许名坚,艺名叫蓝采和,感觉在八仙故事里存在感最差吧。

总之,经过宋、元时期的流传,八仙的人物、故事逐渐丰富,到明代基本定型,直到今天,在民间一直有极高的人气值。

之所以会形成八仙文化,钟吕的内丹理论的影响力或者说是这二位的名气起着关键的作用。实际上,最早关于钟吕的记载是北宋的《宣和书谱》及《宋史?陈抟传》,随着民间对钟吕的传说越来越广,这二位的身份便从单纯的民间信仰转正成为了得到官方认证的神仙,从此便正式得到了官方的供奉。随着被加封真人啊,祖师啊,接着又是遍及全国的修建祠庙,几乎引领了两宋的神仙信仰风向了。当然了,道教在其中起到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了以钟吕为核心的八仙团体。

另外,不知道有没有道友关心过八仙的座次问题?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座次顺序。如果按年纪排序不太合适,按入道时间也不合适,按能力还是不合适,所以这里也不再纠结,不过八仙中的老大当属汉钟离,这应该算是道教内部的默认了。为什么说他是老大?在山西芮城县永乐宫纯阳殿里有一幅着名的壁画《八仙过海图》,左侧第一位就是钟离权,当然从道法传承上来说他也是第一位的,算是不负责任的排序了吧。

八仙中流传最广、人气最高的当属吕洞宾,民间关于他的故事也是最多的,那句“狗咬吕洞宾”的歇后语想来应该也给他的知名度加分不少。

除了山西的永乐宫是钟离权和吕洞宾的大本营以外,着名的岳阳楼也有吕洞宾的痕迹。吕洞宾是位大诗人,道友们可以翻翻《全唐诗》,里面有很多他的诗作,其中有一首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去过岳阳楼的道友们不知道是否注意过北侧的那座二层的绿瓦的三醉亭,它就是根据这句诗修建的。

最后,再说几句八仙过海。为什么民间对八仙如此喜欢,流传如此之广,要说对八仙名气做贡献最大的,首先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了。八仙过海的故事早在元杂剧中就开始流传了,到了明朝,吴元泰在通俗《上洞八仙传》里又详细描写了八仙过海大闹龙宫的故事,感觉龙宫也够衰的,孙悟空闹,八仙也闹,好像挺菜的样子。

吴元泰的取材大多来自元代的杂剧,八仙过海这段情节则主要是参考《争玉板八仙过海》,具体情节就不讲了,估计都知道,百姓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除了情节真的不错以外,其中反映出来的八位齐心协力,敢于挑战封建统治的行为,也许恰好打动了每一个人心里那个敏感点,所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也许蕴含着每一个普通人对强大的莫名的向往。

与八仙有关的更多的故事就不多说了,了解了八仙背后的知识以后,再看这些故事是否感觉更有意思一点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