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太一教主(2 / 2)

根据《重修太一广福万寿观碑》记载,1148年,金熙宗完颜亶派了使者召见萧抱珍,此时萧抱珍已经把自己的太一教从山东发展到了哈尔滨,足见它的发展速度是何等迅速,规模之大了。这次召见主要是因为悼平皇后得了怪病,据小道消息说是被鬼附身了,而驱鬼正好是萧抱珍的拿手活儿,所以等萧抱珍手到病除以后,悼平皇后极为感激萧抱珍,除了金银财宝赏下来以外,还请熙宗给太一教赐个观额。熙宗同样也很高兴,所以很痛快地赏给他”太一万寿“四个大字,让他回去挂在汲县太一堂上,算是官方认可的正规建筑,太一教也成了皇帝认可的正规道教了。此外,还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后来元宪宗还特意追赠了一次,变成了“太一一悟真人”。这次进京治病,有了后台的太一教从此奠定了二百多年的昌盛。

1162年,金国正处于财政赤字时期,原因是“边事未定”,打仗就要花钱,所以“财用阙之”,地主家也没了余粮,于是也学着宋朝皇帝赚和尚道士的钱,“凡释道之居无名额者,许进输赐之”,“命民进纳补官,及卖僧道尼女冠度牒,紫褐衣师号,寺观名额”。花点钱就能给违章建筑办个正式的不动产证,怎么看都划算,于是萧抱珍的弟子侯澄的侄子侯元仙上报了两座太一道观的名额,“以在州道院为太清观”,“以在府者为迎祥观”,解决了赵州和真定府的两座道观的被官方认可的问题。这位侯元仙是河北赵州人,所以先解决了赵州太清观的官方认可。另外就是现存《太一三代度师侯公墓碣》中的这位侯公也是指的侯元仙,所以研究他和他的文献对于研究太一教有很高的价值。

随着太一教的兴盛,萧抱珍把势力发展到了金人的大后方金源,带动着以松峰山为中心的道教蓬勃发展起来,并在金代发展到了顶峰,金亡以后才逐步衰落。直到清代道光年间,由一位叫王教参道士在遗址上修建了海云观,松峰山道教才又得以复兴。1934年,日军说松峰山里有抗日武装总想打我们,于是炮轰松峰山,道观、道士墓地等大量毁坏,道士们也早就跑光了。那场运动时期道士墓进一步被彻底破坏,可用的石料也都被拿去修学校了,松峰山的道教痕迹就越来越淡了。

1166年,金世宗大定六年,萧抱珍驻世百年在老家汲郡万寿观辞逝,弟子萧道熙接任教主大业。这座万寿观就位于现在的卫辉西关。

二祖萧道熙本来是姓韩,和萧抱珍是卫州老乡,掌教后改为萧姓。这种改姓可不是自愿的,而是当教主必须要做的,有一种说法是太一教是仿效佛教的传统,后任教主必须改为初祖同姓,还有一种说法是萧抱珍生前就留下遗嘱,说以后的教主不姓萧的必须改姓萧才可以,具体真实原因还没有明确下来。

据元朝王恽的《秋涧集》所说,萧道熙几乎是个完美无缺的人,风度翩翩,颜值极高,绝对是大帅哥一级;品德高尚,乐善好施,平时开个粥场救济流民,抚养孤寡老人比亲儿子都用心;学识渊博,言辞优美,做得一手好文章;能言善辩,张嘴就是一通大道理,绝对演讲、辩论高手;Eq极高,喜欢结交四方贤士及高官贵族,长袖善舞,谈必精妙;更有一手好书法,画技又高,大有魏晋风流……,这些优点,随便哪一样拿出来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偏偏这些都是副业,人家的专业是道士,那么萧道熙在专业领域又如何呢?“持行法箓,捕逐鬼物,风声肃肃,除治户庭间,殆古之能吏然”。

关于《秋涧集》的作者王恽王秋涧先生和二祖萧道熙还有点亲戚关系,他的祖母韩老夫人是萧道熙的亲侄女,而且这位秋涧先生同样是才名冠绝汲郡,所以《秋涧集》记载的太一教的掌故极有参考价值。

在这样一位几近完美的老大的带领下,在萧抱珍辞世三年后的1169年,太一教发展到了巅峰,金世宗敕在观内建“万寿”额碑,令太一教“声教大振,门徒增盛”。萧道熙死于1186年,世宗追赠为“重明直人”,太一万寿观也改名为太一广福万寿宫。

三祖名叫萧志冲,本姓王,也是改了萧姓的,据说是逃婚来到卫州后拜入萧道熙门下的,除了老庄以外,兼通诸史诸书,尤精于《左氏春秋》,寿66岁。

四祖则是萧抱珍的后人,叫萧辅道,他经历了金亡和大元朝一统天下的历史。《秋涧集》中记载了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安车来聘”这位萧辅道先生,并赐号“中和仁靖真人”。

五祖叫李居寿,改名为萧居寿,是萧辅道的弟子,也是汲郡人。史料记载他和元世宗关系也非常密切,宠幸甚厚。六祖为萧全佑(本姓李),七祖为萧天佑(本姓蔡),以后的传承史料目前还没有考证,也就是说太一教最后的结果至今不详。

有一种说法是太一教最后并入了正一教,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其一是太一教和正一教都是很重视符箓和斋醮的,其二是萧天佑曾在1315年以“太崇玄体素演真人”的角色和正一教的张留孙、全真教掌教孙德彧等人在大都的长春宫,就是现在的北京白云观中设经箓普天大醮,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太一教和正一教的这两位大人物是有很多时间和机会私下里交流一些道法、发展规划之类的,而当时的正一教已授三山符箓,与全真派并列南北,太一教并入正一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当然,纯属个人猜测,留待考证。

前面讲到过,由于在女真人统治下,新道教必须在符合异族人的想法才允许存在的,所以太一教在教义上必然与旧道教有所不同。萧抱珍从《道德经》里总结出了一条真理:“弱者道之用”,在《秋涧集》里记载了太一教的教旨,“做仙佛不难,只依一个弱字便是,曰弱者道之用也”,一个弱字里面透露出何等多的信息,看着都是泪啊。太一教是建立在老庄道学的基础上,“盖以老氏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者也”,要清静,要无为,要向统治者宣布我追求的是“弱”,甘心成为一个“弱者”,甚至提出了弱才是真正能成仙成佛的大道。当然了,这里的弱不是想当个弱者,而是一种内修的功法,但是把它当作为核心教义,可见在女真人的统治下,要想生存下去是有多难啊。

考证存世的《萧真人碑》,其中有这么几个字,“本之以湛寂,而符箓为之辅”,由于太一教一直是极重视符箓之术的,所以可以划入道教的符箓派。发展成熟的太一教形成了以内炼修身为主,符箓治病消灾为辅,拯救世界,帮助穷苦人,向女真人表现柔弱无争的意愿,从另一个方面也是让统治阶级看到了它在于笼络民心,缓解阶级矛盾方面的作用,任由其存在无非是想着没准以后用得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