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邵雍并不满足于元会运世的划分,他说这个单位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就是说你可以把一元当作一世,甚至一秒,也可以把一世当做一元,甚至把一秒当做一元。有了这样一个时间系统,在观万物的时候就可以用不同的时间标准来适应它,比如观日月星辰时,往往是以亿年来计的,这时候就可以把它的时间标准放大。再比如观人生百态时,把标准放小一些就更合适,所以,保证对万物都有一个足够观到它的本质的时间单位,以便有合适的时间来对它的从无到有的一个循环中的关键的节点加以记录,这就是邵雍的时间单位的。
对了,还有一个概念,经。相对于月来说,年就是经,就是统、总的意思,所以元经会,会经运,运经世,这在看《皇极经世》的时候会经常看到的。
接着,还得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万物。
万物是否包括了真正的万物?是。那么这个数量就绝非万所能计数的了,所以就需要把万物划分一下类别,邵雍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推类。就如我们学习动物学、植物学一样,按层次分成如界、门、科……。邵雍的划分是这样的,太极不是二分为阴阳嘛,那么万物就先二分为天地,天是气,地是体。气分阴阳,体分刚柔,所以天就有了阴阳,地就有了刚柔,这就是四象了嘛。接下来天地再细分为日月星辰,地分为水火土石,于是就有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太刚少刚太柔少柔,这不就有了八卦嘛。
邵雍把天道用日月星辰,地道用水火土石来分别代表,不仅使万物有了形体上的分类标准,而且还有了不同的性质。日月星辰可以变为暑寒昼夜、性情形体,水火土石可以化为雨风露雷、走飞草木。走飞可以代表动物,草本就代表植物,这方面邵雍讲了很多,基本的道理道友们理解了就好。
除了万物形质,还有万物的数量,用数、生数、体数、类数、通数……如此种种,这一切都是为了观物。
总之,有了时间标准,实现了万物的划分和归纳,接下来就可以在无会运世的时间上观察和记录了,这就是《皇极经世》,一共有十二卷,各卷内容如下:
一、二卷:列出了元会运世数,以元经会,共十二篇,分别是观物一至观物十二。
三、四卷:是以会经运,列的是世数和世数的年数,年数就是用的干支,时间从帝尧到五代,反映的是天时和人事的关联,记载的是天下离合治乱,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样有十二篇,观物十三至观物二十四。
五、六卷:是以运经世,列的同样是世数和年数,时间也是从帝尧到五代,是用人事验证天时的,记载的是历来的兴废治乱得失邪正。从观物二十五至三十四,共十篇。
七、八、九、十卷:这四卷以十、十二为根基,用阴阳刚柔、律吕声音穷尽万物之数,比如动植飞走之数。共十六篇,观物三十五至五十。
十一、十二卷:就是邵雍讲为什么要创作本书了,根本就是要穷日月星辰、飞走动植之数,观尽万物,穷尽万物之理,目的是为了帝王之事,能走在大道上,至中至正,别再动不动就被人造反推翻了。
所以,皇极之所以能够经世,是因为皇极无所不包,观物就需要无所不观才可以。邵雍观物有三个层次:以目观物,以心观物,以理观物。先观天地进而观人,由观人再观圣人,达到以物观物,物我两融,天人合一的最高观物境界。总之就是从观天地开始而观尽万物,从而观出一条昊天之道,观出一条圣人之道。
邵雍说:“性之在物谓之理”,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物理之学。邵雍研究的是万物消长的道理,寻求如何把握万物规律的治理之道,最终还是要对应到人,成为帝王之道,所以说,物理之学就是外王之学,对应的性命学就是内圣之学,所以,邵雍的观物之学也可以说是哲学层面的唯物之理。
至于《皇极经世》中的阴阳、数学等方面的内容,比如体四用三、体八用六、天六地四、方圆之数、策数、闰数、分数、生数等,就不再一一讲了,有兴趣可以单独交流。
至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邵雍的《皇极经世》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变化,从卦象上可以看到乱生于治,比如夬后接的姤,也有治生于乱,比如复接着剥卦。在它的记录下,治乱是交替的,这些都是通过对过去的“观物”找到治乱与时间的规律,按照这个方法,就可以推测未来的变化,未来某一个时空节点的治乱、事件。所以,圣人们、帝王们就要注意了,天时人事,是必然,是命,需要你们积极主动地面对,预防乱世的发生,这才就是程颢为什么说邵雍的学问是内圣外王的原因。朱熹呢,说“皇极是推步之书”,这和说易经是占卜的书是一个调调,还不如说它就是《推背图》呢。
说到朱熹,再啰嗦几句。历代的易学大家们对朱熹的易学水平往往是嗤之以鼻的,往往会把他在易学方面不懂的或者理解错的一些地方揪出来加以批驳,然后以点盖面。比如有人说他看不懂《参同契》,看不懂《先天图》,理解不了圆图到方图的变化等等,于是就说他根本就没有资质学易。我们这些小人物,吃瓜群众自然是只有双手扶膝,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看戏的份,没有资格评论大人物们的斗争。其实这里只是想说朱熹的易学,受邵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朱熹自己也说过,我的这点学问是从邵雍那里学来的,当然了,邵雍是从陈抟那里学来的。试着理解一下,人家朱熹说了,我的学问是从陈抟那里学来的,挺正统的,不要看不起我啊。
其实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有多高的成就,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认可你,所以批评邵雍的人同样也存在。当然了,对于邵雍在易学上的成就,更多的还是认可,除了朱熹外,南宋大儒张行成绝对是他的铁杆粉,明代的俞琰同样极为肯定朱熹的成就,对于邵雍自然是更加崇拜了。即使在当今,同样有大量学者在研究邵雍,他的另一部着作《梅花易数》,与六壬一样从来就不缺拥趸。
关于《梅花易数》,本来想开个单章详细讲一讲的,但是内容上肯定是离不开一些解卦、断卦等方面的内容,和当前的主旋律有些不一致,所以就不讲了,以后如果有机会再说,或者有兴趣的道友可以私下交流交流吧,留点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