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张伯端—生日?年龄?籍贯?(2 / 2)

对于张伯端的生卒时间,有的学者经过仔细推敲、反复论证后认为,如果张伯端是生于庆历年间,大约就是1045年,卒于1145年左右是最为合理的。这样他去成都遇到异人时二十几岁,当然了,认为这个异人是刘海蟾的话那是另一个不合理的地方,下面再分析。接下来他三十岁左右开始写《悟真篇》,四十多岁时事马默,约七十岁时谒黄冕仲,貌似这样非常完美了。但是仅仅貌似合理肯定是不可以的,前提是安排给张伯端的一系列履历都是真实的才行。

综合一下上面的资料,张伯端是在1082年卒世的基本上还是取得了一致认同,生年则可以确定为983、984、986或987年,如果不考虑因为虚岁差一年的情况,他的生卒年就有984年到1082年,或者是987年到1082年两组数据。

大家不要以为我们考证张伯端的生卒年多此一举,因为对于研究南宗一脉的传承有重要的价值。

接下来再研究一下张伯端的籍贯问题,也挺有意思的。

关于张伯端的籍贯问题,其实在《悟真篇》的序中很明确记载:“天台张伯端平叔序”。平叔是张伯端的字,根据这句话,按理说可以确定他是天台人应该没有疑问的才对。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之类的中,每当两军对垒开始厮杀之前,双方大将一般都要先单挑,正常情况下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挑战一方大将催马杀到两军阵前,是否需要跑上两圈或练上一套刀法那是自选动作,然后冲对面敌军来一嗓子,注意一定要有气势,如:“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谁敢来战!”

接下来,如果对方有大将应战,那就催马出去,如果被人家叫住了,那就……不管这种情况,应战的大将来到阵前,也会照着对方的套路来上一次,同样会来一句:“吾乃燕人张益德是也,来取你项上人头!”至于关云长那种不通名,上去就斩颜良、诛文丑的那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是例外,不必理他。

古人这种通名报号时带上自己的家乡地址还是很常见的,所以张伯端在序里说的“天台张伯端”实际上就是告诉大家我是天台人。

现在很多地方都喜欢把历史名人拉到自己这里来,以提升当地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所以有一些名人会被两个甚至更多的地方争抢的情况发生,比如董仲舒被人争过,西施被人抢过,李淳风、老子、诸葛亮也有若干个故里,甚至连孙悟空、牛郎之类的也有好多地方争,弄出不少故里来。

张伯端也被浙江的临海市和天台县争抢过,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嘛,总是要争一下才行。前面讲的《临海县志》是最早记载张伯端老家是台州的文献,不过宋朝的台州府并不是今天的台州市,而是在位于临海市的临海古城,所以两个地方才会发生争夺张伯端故里的事情。

有大量学者在张伯端籍贯的问题上进行过探究,执不同意见者之间甚至发展到了发文相互攻诘的程度,有兴趣的道友可以了解一下。这里特别推荐了一篇文章,就是天台山桐柏宫中国道教南宗研究所的郑为一先生在2014年完成的台州市社科联系的专项课题成果《张伯端籍贯考辩的正本清源》,他还有一篇文章《张伯端籍贯考辩的几个关键问题》,里面对张伯端的籍贯研究的现状有比较全面的讲解,同时也有自己的结论,这里就不多讲了。

总之,经过一波三折以后,最终大家勉强取得了共识,张伯端就是天台人。就我个人而言,做学问是一定要严谨,这是最基本素质,不过有些对学术研究几乎没有价值的鸡毛蒜皮的问题,如果实在不好考证,暂且放下不管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就张伯端的籍贯问题来说,天台和临海两县本就相邻,远在宋代时,自然、人文、风土、文化等等之间的区别不太可能大得影响张伯端的学术思想的程度吧,所以,这个问题难得糊涂一下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