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白玉蟾-白云深处吾家 上(2 / 2)

从此以后,白玉蟾的足迹从罗浮山、武夷山、天台山到庐山、阁皂山,当然了,龙虎山张家那也是必须要去的,甚至他还在龙虎山帮张天师家挖过一眼灵泉水井。在四处云游的时候,如果遇到有灵根的修道苗子,自然也会收了,所以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等不少弟子先后加入了南宗。

对了,既然度牒上白玉蟾这个名字确定了,也就相当于白玉蟾成了一个正式的身份了,为了把户籍进一步弄得圆满些,据说白玉蟾曾回家把自己的名字正式写进了白居易家的族谱里。没有条件找到白居易的族谱,如果有的话,就可以证实一下这件事的真伪了。

关于这个猜测,其实可以从白玉蟾的《西湖大醉走笔百韵》中寻得一二线索:

乃先天皇君,万有七千祀。

迄彼大庭时,对于葛天氏。

邈计几何年,是生余小子。

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

有晋勾漏侯,炼丹极地肺。

岂曰其云仍,容或有肖似。

阿亾昔吞月,诞日非指李。

少长异强袌,世家得源委。

谁言空桑生,乃嗣白仲理。

少传仕唐朝,香山号居士。

不曾受衣盂,漫自访根柢。

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老葛家来历不一般,上推到三皇五帝了,不说这些大人物,单说后来的葛仙翁、葛天师也是名扬千古的道门高手。到我出生,当然也不能辱没了祖先,所以从小就显示出了超出凡人的资质。我虽然没有继承白家的产业,但感觉还是继承了白仲理家的,也就是白居易家族的文化底蕴。

当然这里的白仲理也可能是一位白姓古仙,是白居易的祖先,具体是说的他的继父还是古仙,还没有具体考证出来,不过白玉蟾对白家很感恩是真的,从他的经常以白居易的后人自称这一点也能得到证实。

有道友可能有疑问,弄个度牒就可以躲避官府的通缉了吗?还真可以,道友们回忆一下《水浒》里的一个情节,就是赵员外给鲁志深弄回了一张五花度牒,从此这位通缉犯就堂而皇之的成为一个和尚没人管了。另外,当年可是没有照相机,所以通缉令上最多就是用毛笔画个头像,这种大写意画像的相似度可想而知。至于语言描写,无非就是面黑、长须、卷发之类的,所以只要有了个正式的身份,根本就不用再担心通缉的事了。

还有就是陈楠手里为什么会有空白度牒,这个更简单了,前面讲过,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宋朝几度靠卖度牒解决财政赤字,维持日常花费的,所以有钱的和尚、道士手里都不差几张度牒。

也许有道友还会奇怪,白玉蟾杀人的事情家乡父老们可是都知道的,他这样光明正大的在外面四处走没人认识也就罢了,如果他回家,官府就不理会了?特意查了一下当时的法律,据《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中有这么一句:“若追捕经三年不获者,停”,有本事你就躲三年,以后就没人再专门抓你了。有了正式身份证的白玉蟾光明正大行走天下,交官宦士人,发表文章,宣扬教义,更没有问题了。

很快,白玉蟾就在江湖上有了不小的名声,他常自诩“非道非释亦非儒,读尽人间不读书;非凡非圣亦非士,识破世上不识事。”事实上也差不多,他在道学方面的成就以及诗词、书画等方面的成绩都非同一般,不过他极不注重个人形象,极不讲卫生,是一位不修边幅的邋遢道士形象,又是一个几年不洗澡的胖道士,什么形象道友们可以脑补一下,就个人而言很难把他和白玉蟾这个超凡脱俗的名字对应上。在白玉蟾的老家典读村不远的地方,现在还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之为庙的小破屋,是白玉蟾的神殿,据说还有香火,感觉挺符合他蓬头跣足,神出鬼没的风格,如果哪位道友方便可以去印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