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4:还有学者考证了白玉蟾的弟子彭耜,发现他是生于1185年的。拜一个比自己还小十来岁的少年为师不怎么合理,也由此断言白玉蟾不可能是1194年生。当然这个理由有点勉强,学无先后嘛,但是这一条证据作为补充勉强将就吧。
下面再看一看第二种观点绍熙说:生于1194年(绍熙甲寅年),卒于1229年,寿36岁。
如果按照这种观点,白玉蟾仅活了36岁,在南宗五祖中比张伯端都差得太多了。
持绍熙生人观点的学者主要依据是彭耜于嘉熙元年(1237年)写的《海琼玉蟾先生事实》一文,其中说:“时大父有兴董教琼琅,是生于琼,盖绍熙甲寅三月之十五日也”,所以1194年生人的说法就是由此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其中还有一句是:“绍定己丑冬,或传先生解化于盱江”,这是白玉蟾卒于1229年说法的来源。
为了反驳绍兴说,绍熙说的支持者也得把自己的证据摆一摆,文人嘛不能动拳脚,只能是以理服人。
理由1:同样反证法。假定玉蟾生于1134年,那么他在1194年以前的这六十年,注意这不短的一段时间,历经了高宗、孝宗及光宗等几代帝王。问题来了,在这六十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在各类文献、踪迹、野史、传说等等中却找不到白玉蟾的一丝一毫的活动痕迹,仿佛这个人就不存在一般?您不要说他这个人走的是低调路线,如果一个低调了六十年的人,晚年却性情大变,频繁外出,四处活动,处处留痕的这种风格是不是反差有点大,不太科学?
理由2:白玉蟾不是参加过童子科吗,结果查了一下,发现他当年是到广州参加的,时间是1206年。就连当年的考题是“织机”,考官是“韩郡王”,就是着名的韩世忠(1089-1151)这些信息也一并考证了出来。当时白玉蟾赋诗一首:
山河大地作织机,
百花如锦柳如丝。
虚空白处作一匹,
日月双梭天外飞。
咱这水平就不评价这首诗了,汗颜。
所以说,白玉蟾如果生于1134年,让一个老头参加童子科?就算鹤发童颜也不行啊。至于那句几近桑榆之年和丙子年的分析,如果丙子年是1216年,白玉蟾已经83岁了,那已经是桑榆之年了好不好,怎么还能说是几近呢?这不是矛盾吗?有道友会说,那绍熙说支持者怎么解释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说自己年近桑榆呢?对不起,我们只反驳对方辩友的观点,证明对方是错的就行了。
理由3:下面接着就对方所说的淮西之乱那个理由加以反驳。在《续资治通鉴》中可以查到一些记载,1194年以后,比如在1217年、1219年、1221年、1222年,宋金两国曾多次在淮西一带互相伤害,所以淮西之乱并不是只发生在1141年,也就不止乱了一次。而且就算白玉蟾是1134年生的,1141年的时候他也才7岁。先不说他能不能或有没有机会去淮西感受当时的战乱,就算是出差、自驾游什么的真的去了,道友们想想自己7岁时那年,您记得多少,对社会的认识又能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