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非常多,特别是诗,上面也给道友们展示了不少了。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白玉蟾的成就同样非常高,素有“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天下”之称,这是说他特别喜欢在崖壁上留下大作。喜欢名山大川的道友肯定看到过很多的摩崖石刻,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字大,蝇头小楷可能也有吧,不过谁看得到呢。
据说,因为咱不是书法圈内的人,所以只是听说,海南岛历年来只出过两位书法家,除了白玉蟾外,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海瑞。白玉蟾的书法家的称号并不是现代人封的,而是得到历代名家认证的。比如彭耜和赵道一都曾表示过,白玉蟾的草书极佳,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他的字已经有了灵性。除了草书以外,白玉蟾的行书、隶书、篆书也都不错,而且还比较擅长画梅和竹,可惜这些都罕有流传。
白玉蟾传世的书法也不多,现今发现的也仅一掌之数,后人评价说他书法用意超逸,笔势劲爽,如风送云收,颇有晋人风度。其中最着名的一幅《足轩铭》的草书作品,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字是白玉蟾在宝庆二年(1226年)写的,如果他是1194年生人,那么就是他33岁时的作品。明代项元汴说白玉蟾的字“用意超逸,作书有晋人格度,亦是能品,敬而袭之”,清代荣郡王则说“草书有龙翔凤翥之势”,清代中晚期收藏家崇恩对此帖评价:“笔致潇散”。
白玉蟾还有一幅草书的四言诗帖《天朗气清诗帖》,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道友们可以欣赏一下:
天朗气清,三光洞明。
金房曲室,五芝宝生。
天云紫盖,未映我形。
玉童侍女,为求天灵。
九帝高气,三光洞軿。
得尔飞盖,升入紫庭。
圈内人士评价说,和《足轩铭》比较,这幅诗帖写得更好,白玉蟾的大字草书的那股神龙飞动的灵性就连书法小白都能感受得出来。
白玉蟾还写过一幅陶弘景《真诰》的书法,是难得的传世的行书作品,共计2371个字,这是他在1212年跟随陈楠学习期间的作品,现收藏在上海图书馆中。
1219年白玉蟾写给李訦的“与宝谟郎中书”,是共274字的草书作品也流传了下来。这也是一幅水平极高的作品,后人评价极高。其中元人杨维桢是这么评价的:“余开合此书,深叹儒言之不如”,安绍芳说:“得拜观白真人手翰,乃中年佳迹,与余向藏海云楼诗相似。无唐宋陋习,潇澹虚和,有魏晋笔外意,信非寻常者流,所可知也”。叶恭绰也曾评价过此帖说:“余所见三卷皆行书,劲逸而略纤瘦,有贞白、图南风致,此卷则纯乎晋、唐法度,功力深至”。
1218年左右他还写过一幅“仙庐峰六咏诗卷”的行楷作品,收藏在上海博物馆中。
以上就是已知的白玉蟾的书法作品,至于是否还有没公开的民间收藏就不得而知了。后人其实更多的是赞赏他的篆书和隶书,可惜没有作品传下来,仅就草书来看,那种龙翔凤翥、龙蛇飞动之势,笔断意连,圆转流丽,大小相间,自由穿插,信仰依然,各有情态……总之,溢美之词还有很多。白玉蟾对自己的书法也很满意了,在《画中众仙歌》中说“献之兴来拈起笔,笔如解飞自钩掣”,感觉他就是在自比王献之呢。
白玉蟾的其他书画作品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道友可以自己找资料研究吧。
关于白玉蟾就讲到这里了,实际上他的道学思想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讲到,比如他的性命思想、道心论、炼丹十九诀等,对后世的道教理论发展影响很大,历代道家也都非常重视,时至今天,仍然有很多学者在深挖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