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日子自有野史八卦记载,这里不详细说。第二年张宗演说实在是吃不惯北方的饭菜,喝不惯马奶,开始思念龙虎山的气候了,于是便向皇帝辞行。忽必烈也没挽留他,象征性的意思一下就答应了,只不过提出来一个要求:“你们都回去吧,不过张留孙得留下,朕和他还没处够呢,还有很多话题要交流呢。”
张宗演自然不会反对,当然也不敢反对,于是便附赠了一部分弟子,一来彼此间相互有个照应,二来有什么事也能有个人回山送个信儿。张宗演没想到,张留孙也没有想到,这一留下来张留孙就再也没有回龙虎山,更没想到的是,他日后成了一个和张宗演地位不相上下的一派大教的掌教。
张留孙从此一直生活在大都,当然不是风花雪月,闲得看花开花落,而是服务蒙古皇帝,先后侍候过五位皇帝,送走了其中的四位。总体来说,张留孙还是比较维护百姓的。为了劝谏皇帝,特别是忽必烈,张留孙今天大发神威表演一个大祈祷术,狂风暴雨的天立刻风收雨住,蓝天白云正好去踏青,明天又给皇后解梦治病,无一不中,把一帮子深宫怨妇们哄得那叫一个开心。借着忽必烈一家子心情不错的时候,张留孙就会说您要“虚心正身,崇俭爱民以保天下”,如此等等吧,这一点是值得史书记载的。忽必烈一家人则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年轻道士,不但在两京给他修了崇真宫,还让他专门负责国家的祭祀之事。
转过年来,时间到了至元十五年,忽必烈看张留孙道法水平这么高,就问他想不想当天师,说我看你比张宗演强多了。张留孙说:“万万不可啊,我可不敢当天师,千年以来张天师都是世嗣的,您就饶了我吧”。
忽必烈想想也是,你们汉人就是穷讲究,也不能让你为难,那就封你一个上卿玄教宗师吧。于是,张留孙就被赐银印,而且还被授了道教都提点,总管江北、两淮以及荆襄各地的道教事务。
这么看来,玄教似乎就是从正一教中分出来的一个分支,不过又和钟吕内丹道分出五个分支不一样,因为张留孙本来就是龙虎山的人,也没有开创出其他的道法,完全就是皇帝任性的一个结果罢了。这一观点差不多被现在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经常有人说“玄教由正一教分出,实一教而二名”,但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下面简单剖析一下。首先,得认清玄教产生的背景是在元政府、蒙古贵族为了尽快稳定国家,需要加强对道教的接收和管理,避免出现宗教问题而影响他们的统治这样一个大背景。元政府需要道教能够成为教化底层百姓的顺手的工具,这是全真和正一以南北方新道派出现的重要原因。和新道教不同的是,一个千年传承下来的,有着根深蒂固的汉民族传统的龙虎山张家总是让人不太放心的,忽必烈也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理龙虎山的问题。
道友们会不会想到,玄教这个名字背后有没有什么含义呢?实际上它还真的暗含着忽必烈的一些想法。据张留孙分析,以皇帝为代表的蒙古人还是很崇拜我们的道教的,也想学着搞个清净无为开创百年帝业什么的,所以让我牵头弄出来这个玄教。《道德经》是道教的祖经,这应该是哪个门派都承认的吧?《道德经》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教的“玄”就是这个“玄”,实际上也表示出玄教就是道教正宗的意思。总之,道教就是玄教,其他的门派都是玄教的分支,只能当小弟了,这当然包括龙虎山,这其实就是忽必烈弄一个玄教出来的目的。
从1178年玄教成立开始,初期得到了龙虎山的鼎力相助,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大家都认为张留孙是自己人,你在首都发展得越好,对我们龙虎山老巢越有好处。于是先后从龙虎山借调来很多道士,有的在张留孙身边协助他处理日常工作,有的则被派到了所辖的地区管理教务。据不完全统计,从龙虎山派出来的有名有姓的道士就超过五十位,其他考证不到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至此,有了国家最高领导的支持,又不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人才,玄教转眼就成了事实上的一个教派了。所以说,玄教天然有一个和正一教或者说与其他教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事实上是由皇帝一手建立并扶植起来的。
第二个不同的地方实际上也有了,就是玄教的政治性太强了,它从建立起来就担负起管理地方教务的工作,教里的领导也都是公务员,享受着部级、厅级的待遇,根本不用发愁发展的问题。玄教的迅速发展,很快就形成了北方有全真教,南方有正一教,中间有玄教的三层划分,忽必烈所期望的分化、削弱龙虎山的目的也超额实现。另外这一结果还给元政府带来了一个意外之喜,就是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真教向南方扩张的脚步,可以说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