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说过一句话,哦,脱脱是《辽史》《金史》《宋史》的主编,别瞎想啊。脱脱说过什么呢,“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是故佛于晋、宋、梁、陈,黄、老于汉、魏、唐、宋,而其彦文可睹矣。”
道友们回顾一下以前讲过的内容,脱脱的认识还是相当深刻的,佛、道怎么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帝王的好恶,这才是决定佛、道孰优孰劣,甚至谁生谁死的,所以正统道教一直在维系和皇权的关系,迎合他们的好恶,这无可厚非,事关生死,躲进深山不出来那是民间的散兵游勇,只关心自己的一座小道观和几个小徒弟。
在对待华夏传承下来的儒、释、道三教上,顺治的态度也是有区别的。由于要全面学习汉人,利用文人、士人来统治国家,对于儒家自然是最优待的。佛、道二教则以限制为主,相对来说佛教还要优于道教,这种政策后面的历任皇帝基本上也都遵照执行了。
比如康熙写过这样一首诗:
颓波日下岂能回,
二氏于今日可哀。
何必辟邪犹泥古,
留资画景与诗材。
同时还说:“御史有以沙汰僧道为请者,朕谓沙汰何难,即尽去之,不过一纸之颁,天下有不奉行者乎?但今之僧道,实不比昔日之横恣,有赖于儒氏辞而辟之。盖彼教已势微矣。”站在权力最高峰,同时还有着种族的心理优势的皇帝,以这种姿态和语气来说说佛、道是有资格的。
这里有个疑问:纵观历史,每当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都比较重视儒、释、道的,如北魏、蒙元等,为什么满清却如此疏远道教呢?为什么在大清朝,道教又争不过佛教呢?原因嘛还是有很多的,太深入的、学术性太高的这里不研究,简单列举几个浅显的原因吧。
首先,满人一直信仰的是萨满教,关外是萨满教的天下,同时喇嘛也不少,所以藏传佛教也有一定的市场。很久以前藏传佛教就在东北有传播,而且满清也是看中了喇嘛在藏地的政教合一统治地位,所以对藏传佛教自然会更重视一些。而道教呢,不仅在关外发展的一直很不理想,而且又没有什么值得被人家利用的地方,地位不如佛教也就不奇怪了。
顺治十年(1653年)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来北京朝觐,顺治一番热情款待,四月二十二日正式册封了他一个很长的封号,简称答赖(这里也要错一个字)拉嘛。之所以如此重视答赖,还是因为藏传佛教主动接触、投效,以及要利用答赖在藏地的地位,可以不费事地得到整个藏地。此后康熙同样有过加封班禅的行为,也是为了加强对藏地的控制。
注意,这里一直在说藏传佛教,这才是满清比较优待的,并非通常的汉传佛教。简单解释一下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大概区别。道友们应该听说过六字真言,去过西藏的道友应该注意到,那里随处可见、可听到的“唵嘛呢叭弥吽”这六字真言,当然这六个字写法不尽相同,总之藏传佛教特别重视咒语。另外就是藏传佛教有轮回、转世学说以及那种政教合一的体制,在古代喇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极高的身份和地位。
从顺治到嘉庆,近二百年的时间,这些皇帝没有一个崇道,正统道教一贯的上层路线几乎是堵得死死的,虽然出现过全真的王常月和正一的娄近垣两位高道,这二位后面还会详细再说,他们确实是受到了一些礼遇,但是实质上并没有改变整个道教被打压的境遇。皇帝在礼遇他们的同时甚至还会解释一下,说朕这么做并不是崇道,而是利用道教来祈福。似乎崇道就会影响自己的英明神武的皇帝威信一般,生怕别人说自己崇道不务正业,乱政,是个昏君。可见,由于迷信道教而死,甚至亡国的教训深入人心了,远的不说,被自己灭掉的大明朝,特别是嘉靖皇帝这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摆在前面呢。
直到嘉庆时期,虽然有过娄近垣和王常月那段短暂的辉煌,有些学者称之为辉煌,暂且这么说吧,但是正统的道教还是不能摆脱江河日下的衰退境遇,根本的原因还是上层路线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