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心制定戒律的同时,王常月利用自己多年行走江湖闯下来的名望积极与清廷接触,推销自己的新思想,结果还不错,成功取得了顺治皇帝的认可。这就说明了他选择的这条道路已经正确了一半,下面就要看是不是能够被社会接受,得到弟子们的认可了。
万事俱备,王常月先和顺治帝通了声气,说我要开坛传戒,推行新教规了,顺治还挺给面子答应了。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五年、十六年,王常月先后三次在白云观开坛讲法传戒,会上大谈龙门玄风,大讲持戒的重要性,“凡三次登坛说戒,度弟子千余人”,盛况空前,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据弟子们后来说,三次传戒不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更为重要的是每次活动都收到了顺治皇帝赐下的紫衣,这为王常月,为传戒大会增加了无上的声望。
不过正史中并没有记载王常月传戒受到顺治支持的记载,所以这三次所谓的盛大传戒活动一直有很多人表示怀疑,通过一些文献分析,这几次传戒活动也许有夸大的部分存在,举办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北方事业发展、巩固了几年以后,康熙二年(1663年)十月,王常月带着詹守椿,邵守善等弟子南下,到了正一道的势力范围的南京、杭州、湖州、武当等地开坛授戒,同样是应者云集,来捧场的很多,而且其中不乏志在反清复明的“逃道”儒士、义士。这些遗老遗少的加入,给王常月带来了丰富的诚心正意这类儒家思想,对王常月进一步完善道、经、师三宝理论有很大帮助,能够进一步向清廷凸显龙门派在调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此次南行,王常月的戒律更加完善,特别是他在南京碧苑等地讲解完《心法正言》以后,被弟子及后人们记录、整理辑录成集,命名曰《龙门心法》,共计22篇,四万八千多字,成为后世龙门派重要的一部经典。注意,《龙门心法》于道光年间被重新编刻时更名为《碧苑坛经》,二者是相同的。
这部书阐明了王常月复兴全真的宗旨,分析了龙门派的弊端,提倡实践功行,点出修炼应该以修不死法身为第一要务,引入佛教的戒、定、慧三字总摄持戒真功,以精严戒行为先,以明心见性为主,受三坛大戒,皈依三宝,修成人道才可以去度化众生。
戒是《龙门心法》中极重视的,但并不是王常月发明创造出来的,戒一直是道家极为重视的,戒就是降魔杵,是护命符,是仙丹宝符,戒还是天上的禁约,是三清祖师定的科条,哪个敢不认真学习,小心行持啊。只不过是随着道门势微,戒律逐渐松弛,所以说《龙门心法》对全真教,对整个道教的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全真教的教义从以前的重视丹法清修转变为重视严持戒律、遵守伦理,提出来道德才是成仙的根本这一思想,不再一味求肉体长生,也不再单纯炼精化气,更不用坐那画符,发于真性,开悟本心才是重点。
随着各地开坛传戒的成功举办,王常月的理论逐渐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研究它,特别是圈内人对它评价非常高,有人说它:“精粗毕具,内外交修,诚求道之阶梯,修真之捷径,果能身体力行,自可直窥奥妙”。
《龙门心法》共二十二讲,包括皈依三宝、忏悔罪业、断除障碍、舍绝爱源、戒行精严、忍辱降心、清净身心、求师问道等等,限于篇幅,下面简单讲讲开头部分,更多的内容道友们可以找找这部经书自己研究研究。
为了让那些劣根浅智的人也能够悟真经,加入龙门大家庭并且还能修炼有成,王常月化身王老师,一改老学究式的填鸭教学,采用了“常言直说”的讲课风格,就是用大白话讲道,配合典型实例辅助分析,“拨转迷心,挑开慧性”,开始了皈依三宝的授课。
“你们都知道,我们的重阳祖师得吕祖传承,传下性命双修仙法,很多人对何为性、何为命一直迷糊,这里先解释一下。这个命呢就是你的色身,就好比是房子,而性呢就是你的法身,好比是房子的主人。现在想想,如果你这个主人身怀巨宝,用得着发愁没房子住吗?还用发愁房子不大不漂亮吗?反过来说,你这个主人如果身体不好,整天病歪歪的甚至都快挂了,房子再好有什么用?那些身家千亿的大老板早就没了,你说便宜了谁?”
下面弟子和一众学员听得有点明白了,王老师暗喜,看来这种教学方法不错,于是接着讲:“你们再想想啊,房子呢总归是要破旧的,也可能一把火烧没了,我们的这个色身其实是有寿命的,还不好保养,如果死了肉身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进入五行轮回。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好好修炼心性,修这个法身呢?法身是有慧命的,修成了,可以买新房,也可以租好房嘛,还用发愁没地方住?”
江南这地方就是太热,王老师有点喘,弟子赶紧送上冰镇酸梅汤,王老师一饮而尽示意再来一碗才接着说:“最后总结起来就是说,色身的寿命由天不由己,有轮回生死,有劫运循环,阎王叫你三更死你就得死。而法身则由我不由天,慧命无穷,神通无量,证得无生就可以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