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援邢魏,阳浮敌谢颜。
景陵自楚楚,风气习珊珊。
得不文三水,教人笑《吓蛮》。
诗里面不但涉及了谢灵运他们这元嘉三大家,还有北地三才,晚明的公安派、竟陵派等新流派所追求的性灵风格等,所以展开讲也不简单,大体就是傅山把文翔凤的才华和贡献比作了北地三才,对他所倡导的新文学很佩服。
天启六年(1626年),傅山升级为廪膳生,就是每月可以免费领粮食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百家典籍,又经过了几年的系统学习后,傅山发现自己对程朱理学的举业实在是提不起兴趣,这些东西的确是太过压抑,稍有点想法的人就不会喜欢,于是他开始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花到了对经、史、子、集、诗、书法等这些方面了。
27岁时,傅山的爱妻爱子不幸离世,对他的打击相当沉重,发誓不再续娶,专心陪送才5岁的爱子傅眉,从此边读书,边教育儿子。
崇祯七年(1634年),袁继咸出任山西提佥,看到以前山西的最高学府三立书院衰落的现状后,便大力整顿,重振书院,并在全省选拔了二百多位优秀的学员安排进书院深造,傅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相当出色的之一,所以傅山可以说是袁继咸的弟子。
袁继咸是个比较正直的人,两年后一个叫张孙振的家伙诬告他贪污受贿,被崇祯派人逮到北京,而且还被放大,先后牵连出来100多人。这件事对于书院的学生来说就是晴天霹雳,于是傅山就联络了薛宗周等103位同学,联名为袁继咸写了份鸣冤的状子,跟着囚车到北京“伏阙讼冤”给袁继咸喊冤。
具体经过就不多讲了,傅山到北京后多方奔走,引发了千多人的响应,节奏是带了起来。傅山两次出庭为袁继咸抗辩,再加上各方的努力,最终使他无罪并官复原职,而诬告人张孙振被流放,还把那位着名的奸相温体仁也罢了。经过这件事,傅山在首都圈子里可谓名声大噪,在全国范围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1陆44年八月,傅山来到了寿阳五峰山龙泉池畔,正式拜郭静中为师,皈依道门。
郭静中在北方江湖中名气是相当大的,特别是一手掌中雷法和医术享誉天下。从一些方志资料及傅山的文字中,大致可以推断出郭静中是全真道士。傅山小时候,他父亲因为好道曾请郭静中来家中做客,并且向郭真人学习过导引术等养生功夫,所以二人早就相识。此次入道,按全真教内的辈字傅山取道号为真山,自称朱衣道人,专心修习金丹五雷法。
龙门派是按照“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的名号排序,郭静中为静字辈,傅山为真字辈,对此事《傅山全书》里记载说:“道家龙门派以‘道德通元静,真常守太清……’四十字为号,还阳名静中,历时从游,常守已有人,‘真’字虚一座,征君至,始属之,故称‘真山’”。
傅山原名傅鼎臣,他有诗说“为愿青山做主人”,所以后来改叫傅山,字青主。另外有人说傅山皈依道教以后一直穿着红色道袍,所以才自号“朱衣道人”,经分析家研究后,认为朱衣就是朱姓之衣的意思,暗含着他对亡明的怀念。这种说法还是有些问题的,实际上朱衣二字来自《黄庭经》,“黄庭中人衣朱衣”。另外,傅山还有个号叫丹崖道人,朱和丹都有红色的意思,其中包含着他对明朝朱氏的怀念和追思应该是对的。
傅山还有一个别号“红花石道人”,有些人认为和另一部武侠有点关系,就是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里面的“红花会”的名字就和他这个道号有关,具体是不是真的就不清楚了。
有人大概统计了一下,傅山一共有54个号,而且每个号都有特殊的寓意,比如他有一个酒肉道人的号,有学者分析后认为这是他在表明并非真心入道教,而是以遗民入道的一个证据。这些号中约一半是和道教有关系的,还有一些含有反清的意思,比如浊道之人、浊翁、浊堂等,这些和反清有关的。其他的道号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