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0月(一说是1903年),俄国帕米尔地质考察队的奥布罗切夫来到敦煌,用少量的俄国特产从王道士手里换走了两大包经卷。据说1904年,还有一位德国探险队知道了藏经洞的消息,只不过因为时间原因有点纠结是不是去,于是这些人用扔硬币的形式做决定,万幸他们没有来。事后队长勒柯克说:“应属于我的难以置信的宝书”和伟大的发现就因为一枚硬币与我擦肩而过了。
此后,敦煌县长又换了黄万春,没理会藏经洞这件事,在任县长王家彦是1907年3月7日上任的,不久接待了一位外国人。
这个外国人叫斯坦因,1862年12月21日生于匈牙利,10岁时到德国上学,精通多种语言,非常喜欢马可波罗、亚利山大,还有中国的唐僧,所以大学选择了研究东方学。21岁博士毕业后,他到英国读博士后,专攻东方语言和考古学。26岁时,他到英属印度教育部工作,于是就盯上了中国西北部地区的文物。
1900年5月31日,斯坦因第一次开始中亚探险,7月20日来到喀什,开始为考察做准备。准备工作非常繁琐,不但要和当地官员打好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还要购买食物、装备,此时精通东方语言和文化的斯坦因有着很大的优势。这次考察主要在和田(当时称和阗)地区,收获非常大,装了12只大木箱,一千五百多件文物。
在他回到和田的时候,还帮知州潘震破获了一个叫阿洪伪造文物的案件。这个阿洪是个文盲,但是很会编故事,说自己到过很多遗址,从里面得到了不少宝贝,并且把这些宝贝卖给了外国人。斯坦因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成功揭开了阿洪的骗局,不但名声传遍了欧洲,也获得了潘震的友谊。
回到英国以后,斯坦因根据自己的考察经历和对文物的研究,写了一份《去中国突厥斯坦从事考古和地形考察的初步报告》一文,并以此文参加了1902年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东方学家代表大会,收获了一批粉丝。再接再厉,他又写了一部《古代和田》,成功地引爆了欧洲对中亚的研究兴趣,鉴于他的成就,英国政府不但给了他国籍,女皇还给授勋封爵。
1906年4月,这是斯坦因第二次来到新疆,而且在喀什还物色了一个湖南秀才蒋孝琬给自己当师爷,当然外国人管这叫秘书、助手。为什么选这个人呢,一是这个人当时就在英国驻新疆喀什噶尔的代表手下工作,比较忠诚,二是他有很深的古文功底,这才是斯坦因最看重蒋孝琬的地方。
一行人一路向东,边走边对遗址发掘,1907年3月12日来到了敦煌。王家彦县长亲切地接待了斯坦因,得知这位外国人想对敦煌考察以后拍着肥厚的胸肌连说没问题,为了方便这个老外的活动,还赠送了一部珍贵的《敦煌县志》。这样,斯坦因四处考察就更加方便了,有了县太爷这么个大旗扯着,谁敢得罪他啊?
斯坦因一个外国人显然力量有限,所以他很快就找来了一个帮手,一个被从新疆驱逐到敦煌的土耳其的商人扎希德伯克。这个土耳其人在敦煌有一定势力,就是他对斯坦因说起了藏经洞的事情,斯坦因和蒋孝琬顿时意识到这个藏经洞也许是一个天大的宝藏,于是赶紧来拜访王道士。恰好王道士外出化缘,所以斯坦因一直没有机会进入藏经洞,不过他却偶然从千佛洞的一个小喇嘛手里见到了从藏经洞里流出的一卷经书,便如获至宝,急忙请蒋孝琬掌眼。为什么一个小喇嘛手里会有如此宝物呢,那还用说,肯定是王道士送的嘛,楼上楼下住着,送点东西把关系处好点啊。
当确定了经卷的年代价值以后,斯坦因不淡定了,当王道士终于回来以后,便让王县太爷派人带着他来见王道士。
斯坦因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向王道士出示了他的护照,一本清廷发给他的“大英国总理教育大臣司代诺”。道友会奇怪,这是个几个意思?可以理解,有人能翻译就不错了,至少没翻译成美国嘛,反正不影响王道士对这群县太爷安排来的人保持敬畏就是了。
王道士小心问:“请问这位大英国老外找我有甚事涅?”
蒋师爷上前说:“道长,我们是来看看你发现的那些经书。”
“哪来的甚嘛经书,木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