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欢天喜地乐疯了(2 / 2)

众人惊疑,按理说三百多鞑子兵,盔甲就那么几百套,怎么都给了朱八三?</P>

难道李建安不需要吗?</P>

见众人疑惑,朱八三笑道;“破烂盔甲,我李哥不稀罕,就都给我了。”</P>

众人听了又气又恨,气得是几天不见,这小子真他妈狂!</P>

还破烂盔甲,破烂盔甲你还穿身上?</P>

恨得是这小子运气真他妈好,白捡了这么多便宜。</P>

那几百套盔甲,价值接近两万两!</P>

得了便宜还卖乖,说得就是朱八三这个“臭不要脸”</P>

众人听说李建安这样豪气,对李建安更加高看一眼。</P>

进入城里,陈县令在县衙摆酒。</P>

李建安以百户的官衔,坐在杨文岳左手。</P>

一众大佬纷纷向李建安道喜,给他敬酒。</P>

众人欢声笑语,吃喝开来。</P>

许多人想着李建安手上的军功,一口一个李老弟,亲近得很。</P>

饭后喝茶时,陈县令说起万民伞的事情。</P>

杨文岳几人极力赞成。</P>

吃人嘴短,李建安见众人这样热心,只好答应下来。</P>

于是,由汪师爷主笔,写了一篇功德文,裱糊在万民伞上。</P>

杨文岳的名字居首,然后是李建安,陈县令,朱八三,陈洪范几个排在后面。</P>

宴席过后,众人各自回营。</P>

次日一早,陈县令就带着大量车马人员出来了。</P>

在李建安陪同下,陈县令给“乡亲们”送了衣服,还有药品,还有郎中给看病。</P>

忙活了一天,终于有一万人在万民伞上按了手印。</P>

大功告成,陈县令欢天喜地。</P>

晚上,杨文岳在营中摆酒,众人又是一番热闹。</P>

热闹归热闹,没人跟李建安提分润军功的事情。</P>

李建安心里明白,众人都在等待时机。</P>

次日一早,有难民组成同乡小队,想要返乡。</P>

李建安赠送路费粮食,车马物资。</P>

这样的举动让众将官十分吃惊意外,对李建安刮目相看。</P>

晚间,陈洪范又在营里摆酒。</P>

李建安忙碌一天,本来不想去。</P>

陈洪范亲自来请,一口一个李老弟,连拉带扯的。</P>

李建安无奈,只好去了。</P>

众将官又是热闹半宿。</P>

从这天开始,每日晚间必有宴会。</P>

李建安白天安排难民归乡,晚上就去赴宴。</P>

五天后,难民还剩下九千多人,基本没人走了,算是稳定下来。</P>

李建安和海湾营将士们,每天都在跟难民们游说,说海湾所如何如何好,让他们过去落地生根。</P>

九千多难民,都是青年男女,大部分家破人亡,许多人都被说动了。</P>

这天中午,前方传来消息,入寇的清军已经集结,绕过京城,准备出关了。</P>

众人大喜,杨文岳在营中摆酒,召集聚会。</P>

吃饱喝足后,众人商量起军功捷报的事情。</P>

杨文岳看向李建安,笑道;“李大人,这一次军功中,你居功至伟,收获也最多。你看这些军功,咱们怎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