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江急忙掏出几份报功奏章;“这里有皮岛总兵沈世魁、监军大人卢友德,还有抚台大人杨文岳的捷报奏章,请陛下御览。”</P>
崇祯擦了擦眼角;“朕以后再细看。阁老们都在,你给大伙说一说吧?”</P>
“是!”陈洪江大喜,将奏章交给王承恩。他见崇祯摆手,跟着站起来。</P>
陈洪江看了眼洪命荀,说道;“这次朝鲜大胜,主要功劳还在家兄陈洪范身上。”</P>
“这一千多首级中,皮岛人马所获不过三成,另外七成都是家兄陈洪范领兵斩获。”</P>
崇祯笑道;“好啊!陈洪范果然是个人才,你们兄弟都不错。”</P>
陈洪江大喜,躬身行礼;“谢陛下!”</P>
洪命荀上前一步,说道;“下臣全程跟随登莱大军平贼,要说军功最多的,还要数靖海卫的李建安。李建安部只有数百人,斩获军功超过五百!占了一半!”</P>
哇——众人大惊,一片哗然!</P>
以少胜多啊!以弱胜强啊!</P>
在和鞑虏作战中,大明可没有这样的战绩!</P>
崇祯兴奋了;“想不到李爱卿如此勇武!跟朕说说,他是如何打杀鞑子的?”</P>
洪命荀笑道;“在江华岛,李将军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围攻鞑子,身负重伤,仍然死战不退!终于将鞑子一网打尽,还抓了六个俘虏!”</P>
众人又惊又喜,还有俘虏?</P>
洪命荀道;“战后,下臣曾经问过李将军。为什么他打仗不要命,难道他不怕死吗?”</P>
“李将军语重心长地对下臣说,说皇上忧国忧民,日夜操劳,是千年不遇的圣明君主。”</P>
“现在朝廷有困难,我们这些将领,当然要挺身而出,为国家纾难,为明君解忧。臣就是肝脑涂地,战死沙场,也要报效国家,报答圣恩!”</P>
崇祯感动了;“李将军真乃朕之良将!国之栋梁!若天下将士人人都似李建安,何愁贼虏不灭!国事不兴!”</P>
洪命荀道;“下臣此来,李将军特意让下臣奉送陛下一件东西。”</P>
崇祯高兴了;“哦,是何物?”</P>
洪命荀走向没有掀开的马车,两个小官掀开苫布。</P>
洪命荀掏出一物,高高举起。</P>
群臣仰头一看,大惊失色,目瞪口呆!</P>
黄罗伞盖!残破的黄罗伞盖!</P>
洪命荀喝道;“李将军打跑皇太极,斩获此物!请皇上明鉴!”</P>
崇祯激动了,浑身发抖。他乐得直拍手,一边拍手一边跺脚;“好!好!好!李爱卿立下撼世大功!朕要封赏他!升官!必须升官!封爵!必须封爵!”</P>
哇——群臣哗然,震惊不已!</P>
大明朝近百年没有新立爵位了,难道要破天荒?</P>
“吾皇圣明!”洪命荀跪倒,几个小官跟着跪倒呼喊;“吾皇圣明!”</P>
哈哈哈,崇祯大笑起来,他从洪命荀手里接过黄罗伞盖,仔细看了看。</P>
哈哈哈哈,崇祯狂放地大笑起来,有些前俯后仰,乐不可支。</P>
群臣们不解其意,凑近一些仔细一看,哈哈大笑起来。</P>
原来黄罗伞盖非常残破,龙头已经烧没了!</P>
这是多好的兆头啊!</P>
其实他们不知道,龙头原本是在的,被李建安又烧了一段,金龙成为无头“土黄蛇”</P>
陈新甲乐开了花,自己接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好事就来了!</P>
陈新甲趁热打铁,笑道;“陛下!李建安立下此等撼世大功,封个伯爵不为过吧?”</P>
崇祯已经笑开了;“不为过!就封个伯爵!你们想想,给他立个字?”</P>
群臣惊了,慌了,真的封伯爵啊!</P>
百年一遇啊!不可一世啊!</P>
温体仁笑道;“老臣以为“勇武”两个字最贴切!陛下以为如何?”</P>
崇祯乐得满脸通红,笑道;“好!这两个字很好,就是勇武伯!”</P>
陈洪江慌了,急忙上前笑道;“陛下圣明!李将军确实当得起“勇武”二字。家兄就曾跟我说过,他的神机妙算,指挥得当,如果没有李将军,根本无法相得益彰,事半功倍!”</P>
崇祯笑道;“陈洪范也是个人才,他是主将,大功自然有他一份。朕一块封了!”</P>
陈洪江大喜,急忙跪倒在地;“万岁爷圣明!千古一帝啊!”</P>
哈哈哈,崇祯大笑起来;“你们想想,陈洪范怎么个立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