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此时本已有铁模铸造农具。
但以现有的铁液铸炮容易炸膛,须得加厚炮壁,因此炮身笨重。
重炮陆大古只打算造几门验证技术,用于防守,留待后续改进。
他需要的是能够机动的轻炮。
因此,他决定用铜制造3磅、6磅级的弗朗机炮....哦不,在这个世界要叫陆机炮,陆古将军机关炮。
这是种后装滑膛加农炮。
非常适合冶金技术并不发达的地区。
其由炮管、敞开式炮腹和子炮三部分组成,子炮填装火药和炮弹放入炮腹点火发射,可以有多个子炮轮流放入炮腹开火,能发射散弹和实心炮弹,因为炮腹敞开、装填方式奇特,它不怕炮管过热、装填相对迅速。
相对的,因为密封不严,射程低,有效射程仅100至300米左右,最多不过500米。
但在这里也完全够用了。
如果陆大古只是想更快造出更多炮,其实还有更将就的办法,如竹炮、木炮,顾名思义,打通的竹子或两根削出形状的木头用铁箍紧上,民间称为“山炮”。
威力小得可怜不说,打两发就会坏,也就能听个响,在后世,通常是土匪吓唬人用的。
大古权衡后认为这反而是对人力的浪费。
故,他仅在军中各部少量分配,用于恐吓敌人———许多新武器首次亮相的时候其实都是威慑大于实用。
“彭!”
目视着百米外的靶标在烟尘中粉碎。
陆大古转身向紧张地候在他身边的几名铸炮师傅和操作炮的十几名工人宣布:
“制炮很成功!辛苦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