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前面转两个弯。”
接着走出去几截路,小女娃清脆的声音问他:
“你叫什么?”
“我啊。”陆大古逗她,“你叫什么名字啊?”
“你先讲。”
“诶,你先讲,你是小孩,当然要你先讲喽。”他笑道,“你不要看我表面上年青,我呀,早就可以当你的爷爷喽。”
“吹牛。”她嘴一撇,笑了,“我叫张彩云。”
说话间,到了女娃家门口。
“奶奶!”
她叫道:“有人来了!”
“诶。”
远远地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走出土夯成墙的屋子,陆大古刚帮女娃放下柴,她便如乳燕归巢般跑到老婆婆身边去,踮着脚扶住老人的肩耳语:
“外面来的,身上的衣服一个补子都没有。”
“哦。”老人了然地点点头,“遇上贵人了。”
她躬下身子,对迎面走来的两人奉上笑脸。
“老嫂子,莫怕。”
两人行了个这个时代的礼节,大古安抚她:
“我们不是坏人。”
“只是我们夫妻两个路过这里,想讨一碗水喝。”
“哦,这边请,这边请.....”
进了屋,坐到老旧木桌边的长凳上,老婆婆很快捧来水,他们双手接过。
“老嫂子,我们还想问些事,不知道,可不可以?”
“这,这....”
老人一下子害怕起来。
陆大古拿出小袋铁钱,再次安抚她:“莫怕,老嫂子,我们不会做什么,只是问问,问完,这袋钱就是你们的了。”
“诶。”
老婆婆终于安心,又矮又小的老屋里,响起陆大古和大进与老人问答的声音,随着问答和近几天的观察,加上穿越前的了解,他们对这个时代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现在,是南宋绍兴时期。
正是宋高宗赵构的执政时期。
而这个缔造了古代“不夜城”的时代,不出所料地建立在朝廷对百姓生活的基本盘,衣食住行等领域设立的各种“脑洞大开”的苛捐杂税上,我们先不谈种种底层小吏贪墨的伎俩,只看大方面,如公田、民田、城邑、杂变、丁口、盐、茗、酒。
宏观上看,宋朝官府搜刮仔细得真是到了“锂铢必较”的程度。
比如,老百姓可以选择租种朝廷的公田,按纸面规定,公田的地租比私田低,但公田的佃户们却常年受到官吏敲诈勒索,负担远超规定的地租。
当然,百姓也可以耕种自家的田地,可这会遭到极严重的折变征税盘剥。
那么,何为折变征税?
简单来说,宋朝沿用了唐朝的“两税法”,要求夏税输钱,秋税输米。
但官府找借口,有时以钱折麦,有时又将麦折钱,有时以钱折绢,有时又将绢折钱,称为【折变】。
几个来回,就能让纳税户的负担增重几倍。
而折变征税还不是最残酷的,民众还得应付【支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