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妄想,是个人物(2 / 2)

*</P>

朱雀门。</P>

朝中大臣,人人低声叹气,摇着头从朱雀门出来。</P>

大臣望着彼此,到喉咙里的话,终是吞了下去。</P>

上位者的决策,做臣子……</P>

只是……太过荒谬了。</P>

“侯爷,请留步。”郑国公叫住即将离开的勇毅侯。</P>

“郑国公,何事。”</P>

勇毅侯在紫宸殿吃了挂落,又得知皇上把肆虐的野火,寄希望于苏淳装神弄鬼的女儿身上。</P>

不想办法将野火扑灭,寄希望于那见不着摸不着的神明。</P>

朝堂之上有半数之多的大臣附和皇帝的谬论。</P>

为了升官发财,为了讨好皇帝,为了权势滔天,昧着良心,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受苦受难。</P>

不作为也就罢了,居然将神女推出来,就因为神女预言即将有大雨。</P>

而唯一能够拯救野火的只有天降大雨,否则别无他法。</P>

神女?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倘若真的有神明,大越为何天灾不断?</P>

瘟疫,蝗虫,野火,都是灭顶之灾。</P>

倘若真的有神明,何苦让黎明百姓,流离失所?</P>

倘若真的有神明,为何灭顶之灾接踵而至?</P>

倘若真的有神明,最该收拾的应当是……</P>

勇毅侯在紫宸殿舌战群儒,驳斥神女之说。</P>

勇毅侯甚至要求所谓的神女,测算大雨何时何地何日将至。</P>

苏淳之流东拉西扯,左言而言其他,给不出确切的日期。</P>

更是惹得勇毅猴等一众良臣不耻。</P>

郑国公,沈国公等一众老臣,纷纷提出灭火之举措,但皇帝就像疯魔了一般,对神女之预言,深信不疑。</P>

听不进众臣之言。</P>

郑国公之流与苏淳之流在紫城殿争吵不休,双方争的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P>

好好的一个议事紫宸殿那时却如菜市场般吵闹不休。</P>

双方各抒己见,争不出个所以然,皇帝一恼挥手退朝。</P>

勇毅侯皱眉,看着同样被愁云覆盖的郑国公来到跟前。</P>

“皇上对神女之预言深信不疑,这可如何是好?”</P>

皇帝越发的昏庸,作为一国之君不施为己是……大罪过,居然相信苏淳,那个老匹夫。</P>

信那……那从乡野回来的女子,她是神女?</P>

真是荒诞之迹。</P>

且近段时间以来,皇帝的全部心神都在,美人,延年益寿丸之上。</P>

将朝政丢给刚愎自用,骄傲自负,短视又残暴的太子主持。</P>

苏淳为了迎合皇帝,居然把他那遗落在外的女儿,造势成神明之女。</P>

神女就是太子与苏淳造出来的产物。</P>

勇毅侯神色凝重,眼中显出无奈之色,“沈国公,你有何深意?”</P>

郑国公与勇毅侯满怀期待的看着沈国公。</P>

沈国公却答非所问,小声呢喃,“我家孩子有消息了。”</P>

之所以以孩子代替沈听云之名,目的是维护姑娘家的名声</P>

沈国公嫡女失踪之事,京城中未曾传开。</P>

沈国公丢失的那个孩子,两人是知道的。</P>

但对外,鲜有人知。</P>

两人暗中也派出自己的势力帮忙寻找,但依然石沉大海,那孩子仿若人间蒸发了般。</P>

如今有消息了,怎能不替他开心?</P>

郑国公与勇毅侯由衷的替沈国公感到高兴,那可是他捧在手心里的宝贝疙瘩。</P>

“那孩子现今在何地?何时能回来?”</P>

勇毅侯急切的问,那孩子懂事乖巧,每每见着他,总是软软糯糯的笑着与他打招呼。</P>

“月前收到妻舅的儿子来信,说与唐鹏队伍为伴,目的地是岭南。”</P>

沈国公说这话是对着郑国公说的。</P>

只见郑国公震惊又激动的看着他,嘴唇抖了抖,不可置信的说,“那孩子与陆……”在一起?</P>

沈国公轻轻点头,“我家孩子幸亏得少夫人所救。”就是失忆了,连表哥都不认识了。</P>

“少夫人?苏……”即便勇毅侯没有把话说全三人都知说的是谁。</P>

少夫人就是苏淳的……抱错了女儿,苏似锦。</P>

苏似锦是陆长恭的妻子。</P>

孩子被苏似锦所救,也算幸运。</P>

但陆长恭在京城已不允许被人议论,长沙王陆长恭已是京中之禁忌。</P>

上面人不允许说,见风使舵乃本性之,大家生怕说多说错,招来杀身之祸。</P>

久而久之,长沙王陆长恭,将被世人遗忘。</P>

而他当初守卫边疆,为国为民而战之战功,将被泯灭于历史长河之中。</P>

沈国公眼神闪了闪,“郑国公,据妻舅的儿子说他们很好,能保护自己。”</P>

沈国公的声音轻的被风稍稍一吹就散了,并未留下一点痕迹。</P>

郑国公听闻,苍老身躯一震,嘴唇抖动,眼睛湿润,将破土而出的哽咽吞了下去。</P>

终于,终于听到婕儿的消息了。</P>

“那里可是瘟疫之源。”沈国公陡然间又揪起了心。</P>

远安县是瘟疫最汹涌的地方,他们没事吧?</P>

沈国公笑着摇头,“远安县的瘟疫已然遏制,信里未曾说,想来定是平安无事的。”</P>

沈国公陡然靠近郑国公,在宽大衣袖的遮掩下,将手里的东西递给郑国公。</P>

郑国公死死攥紧,将迫切的心压了下去。</P>

三人又若无其事的说起了,如今京城最炙手可热的大理寺卿。</P>

沈国公看着前面被众臣簇拥的大理寺卿,只见此人冷冰冰的,也没有将某些投机分子退却。</P>

“老夫委实没想到,新晋的大理寺卿办案神速,手段狠辣,不畏强权,是个令人头痛的刺头。”</P>

勇毅侯倒是十分欣赏大理寺卿这块人人啃不动的刺头。</P>

无论是谁,何种身份,都休想从大理寺卿手中讨着好。</P>

什么权势什么面子什么亲情什么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新晋的大理寺卿这里通通无效。</P>

没人啃得动这块刺头,他连太子的账也不买,这就很有意思了。</P>

要是御史大夫,是这个刺头的话,只要想想那画面就有意思了。</P>

只是这样的人物,眼下还未知是敌是友。</P>

“端看近段时间他办下的几件大案,真是深入皇心,皇上对他很是倚重。”</P>

“不若花点银子查查他的底细。”郑国公如是建议道。</P>

不畏强权,敢说敢做,这样的刺头正是他们需要的。</P>

倘若能争取过来,与苏淳之流就能相庭抗礼了。</P>

沈国公和勇毅侯不由得看上彼此,皆从两人眼里看到赞许。</P>

新晋的大理寺卿邓伟平,是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