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2章江湖通史说古今(2 / 2)

仗剑而行 自在我心 3451 字 10个月前

在这重新统一的过程中,最早提出‘天下大同’想法的儒家,无疑占了个大便宜,这是儒家喜欢倡导的,同时这也是天下诸子百家所认同的,百川终要归海,儒家也借着可提高皇室地位的礼仪观念和‘天下大同’的理念一步步就此走上了朝堂。

可另一方面,墨家将武学传播于天下,却让先天诸子百家和百姓拿到了匹夫一怒血溅殿堂的利器,拿到了天下人人如龙的一丝可能!即便大部分人受限于资质或财力,即便天下一统,这把利剑也无法被彻底折断!反倒是培养了血性,藏兵于民间,让统一的道路不能只是靠一国的武力,人心的归属也变得极为重要,自此儒家后期诞生的一大流派中‘得民心者的天下’的言论开始盛行!自此墨家进入了历代统治者的视线,其思想和势力开始在儒家的推波助澜下遭到了历代皇室、贵族的打压!

在这种打压中墨家几分,开始另谋出路!其它诸子百家在这过程中也是互有争斗,与历代皇朝的关系也是分分合合,但不管历史如何发展,因为武学和其它原因增强的各家势力其独立性增强不少,逼迫得当时的皇家在推动的集权时有了些松动和活跃成分,不至于太过独裁。

在木家之后的每一个皇朝,帝皇都未必是贤明之人,就是贤明在个人问题上也不可能不犯错,这使得历代皇朝无法彻底将天下之权尽数收归一体,各方势力包括儒家在内都想尽办法留下了一些长久用来牵制皇权的东西,如各种深入百姓理念的规矩。如果细细分析原因,百家争鸣之后,历朝历代的兴衰,除了土地兼并,利益纷争,史家的记载上你能看到大多皇帝在长期的执政中最终都沉迷于权利,迷醉于歌舞声色,反倒消弱了意志,减弱了其在武学上最终突破的可能。而皇族血脉的发展更是有趣,历朝历代都是开朝的皇帝人高马大,可在一代代身轻体弱的美人血脉影响下,在一代代皇帝颓废的生活对血脉中有利因素的弱化下,末代的皇帝却往往身高连普通百姓的平均身高都比不上,武功资质也是一般!

再后来武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破碎虚空的武者!这缓解了皇朝和诸子百家间的矛盾,但也给世人一个渴望,自此天下莫不以破碎虚空为目标,武学自此进入了真正的鼎盛时代。

这时候正是月朝时期,儒家这时候认为有了破碎虚空也许可以废百家而独尊儒术!于是在破碎虚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一个叫做天子的概念,其中一条就是只有皇家的人才能破碎虚空,皇室的人才配破碎虚空,因为皇家帝皇贵为天之子,破碎虚空理应由皇室享有,功臣分润其利。

就此皇室借着儒家的帮助开始细细琢磨,到处收集武学,专门挑出几个资质优秀的皇子,交给当时皇室的支持者儒家、兵家、法家、钱家秘密培养,倒真让他们培养出了两个破碎虚空的强者。也因为这样,月朝皇家和江湖诸子百家还有其它地方势力真正大规模的战役开始了!最后墨家,道家先辈成就破碎虚空之境和皇家两位破碎虚空的强者在一番争斗后双双破碎虚空而去,只留下破碎的山河、孤苦的百姓和被诸子百家,各路英豪围攻的儒家、兵家、法家、钱家和皇室。

在这围攻之中法家、兵家、钱家有部分归于民间,可以说战争前期真正完全支持月朝皇室的只有儒家;但到了灭国这一步,儒家面对皇室之难,为了自身存续需要,索性另起炉灶支持当时最有实力的一路英豪,分化了道家一个支脉,将这个支脉的鬼神之说加入到了天子之说中——打起了‘天忘月朝,新君当立’的口号!

不过此时面对诸子百家的压力,已经被世家大族观念渗透的儒家被迫将自己‘独尊儒术’的口号,改成了‘存天理灭人欲!’,但这‘存天理’和‘灭人欲’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儒家又不研究自然哲理,缺少辩学去真伪。而儒家自木家之后,更多的是研究的和人如何交际,如何管理人员,如何保持尊卑、礼仪这些学问!你真问儒家经济,兵,种地,打铁等等,不能说所有儒家弟子都不懂,但确实不少儒家学子的知识圈就没涉及过理工,经济。于是儒家很多人都是由着一张嘴说些对的,又参杂些私货,这就给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埋下了邪说的种子,江湖几大邪教,有两个就是以此起家;甚至还引出了儒家‘心学’一脉,其思其想来源于早期儒家吸收了部分‘尚贤’学说而提出‘得民心者的天下’的一支,且已和此时主流儒家有相悖之处!自此以后这心学一派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一派在一定程度上互成阴阳,互相争斗,互相吸取。

经过这么一闹,儒家被覆灭前的月朝皇室灭了几支传承,失去了部分势力,心学一脉也有一部分再次演化干脆成立门派,从此主要做学问劝人向善,对做官利禄一途进行了一定的割舍,反倒成就了一番美名!归隐南山的说法一时间大受不得志者的欢迎,而其它大陆传来的佛教也乘此机会入了九州地界,发展壮大!

在佛教进入的时候,魔道也于此事开始出现并霍乱江湖,大盛了一段时间!诸子百家学派在战乱后都是虚弱至极!至此儒家重新做了布置和道教、佛教三家联手,自此儒释道一定程度上互通有无,成为未来立皇朝的几根根基之一!墨家则在衰退和朝堂的部分排斥中留下放弃主要思想学说的部分归于新朝的工部,其它大部分散落于边境、江湖或归隐于民间秘密流传。可以说当世守边、隐世和半隐世的门派最少三成和墨家有关,还有机关,秘术等学问的门派也和墨家传承关系匪浅。至此墨归江湖,行侠仗义!天下都是陷入了沉静;但侠义的风气却流传于江湖,不断的演化成为了后来诸子百家不断分裂,融合后诞生的更多武林门派思想指导的一部分。

对于墨家和儒家的发展真正的道家是无奈的,但也无法将这两派真的拉倒一起,失去了墨家的辩学,儒家的名学即便是有道家,墨家但还是缺了生机,自己文字游戏开始盛行;而佛教出世,带来的万物皆如梦幻的辩学也让儒家部分弟子开始好高骛远,不在愿意贴近实际,而是凭空去想!一出世一入世,反倒消磨了儒家弟子的大公之心!

讲到最后老师让王非败记下道德仁义四字,在这位老夫子看来,一切都源于这四字!

这自然之道演化出德行,由德行演化出仁爱,由仁爱演化出取义,道家取道德,由自然德行向天道演化,儒家取仁爱由仁爱上升至人道德行反寓天道,以人之所需替天之所需,可谓‘人之道损不足而充有余’;墨家取‘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身入大道,改换山河,人定胜天,人人如龙!有了不平,就要行动,要受伤,要牺牲,就要奉献,这使得墨家传承不易,但也成为武学合理存在的理由之一!本来得了仁的儒家比墨家略高一筹,但到了后期,部分人由‘春秋笔法’,‘为尊者讳’等学说走向了伪君子的道路,于是只是嘴上劝说的‘仁’和行动的‘义’开始有了本质的区别,仁开始出现不应有的暗面,而世间壮举开始以‘大义’为名,正确之事开始称之为‘正义’,后来佛家入住,以‘慈悲’部分代‘仁’,而道家道德则和佛教慈悲相争,成立道教,天下信仰大半归了这佛、道两家。

再往后各家学派由于几经和魔道的大战武学流失的厉害,元气也大损,由杂家倡导提出了放弃成见的百家归一的大潮!至此诸子百家的各个支脉,开始加速碰撞,分裂,融合转化为一个个更成熟的门派,职业帮会。和初期的门派只讲门派武学和理念宗旨的不同,后期门派更多的讲正邪善恶之别。也许以前的百家学说各执己见,但新成立取代百家的各个门派却不再完全是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主要斗争原因,更多了传承和局部思想试验地的味道。

再往后各派学说溶于武学理念之中,在江湖流传,也在朝堂流传!江湖和朝堂在月朝之后经历了两个朝代,达成了一种罕见的平衡,可以说朝廷在一些压力和妥协下专门将一些道路不好走,难于管理,破费经费的名山大川和边境太花费的地段让了出来,只归这些实力强胜的门派自己管理,自己则占据中州和周边,可以说越靠近中州,皇室、朝廷的力量就越强,越接近边境就越弱,这里面唯一例外的就是幽州。同时朝廷和各大门派作出约定,对门派进行了品级的划分,不同的品级具有不同的权利和职责,其门派中人的犯罪行为也进行了约束,在门派内部犯事一般归门派自己处理,出了没门派地盘,反了事,则由大家共同承认的律法处理,当然这里面门派还是有些特权的。

在武林,天下三大雄城,除了被更多人叫做京城国都炎华城,其它两城都是百家演化留下的武林门派汇聚而成,自成王国,不受朝廷管束;但在很多事情上和朝廷又互有合作,比如邪教,比如魔教,比如月朝宝藏,可以说有了邪教和魔教,天下人大都有了放弃争斗,彼此妥协的借口。

在王非败来这个世界的时候,发现和前世有一样的诸子百家他也很是诧异,但细细研究,又发现因为武学的缘故,两者早已不同,到了他所在的时代说是学说的争议,不如说是武学理念的纷争和不同职业的纷争。可以说不同门派,不同的职业代表了不同的诸子百家。另一方面武学,虽然在民间依旧流传,但高深的在这千年的动荡中开始集中于门派和世家,民间的武学典籍大致下降到了以下中,下下层次最多,人人深壁自珍,其它层次的都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了。

清源观的前身‘归云派’乃是道家和墨家理念相合后的墨道一脉,因为融合的理念融入了历经磨难方得始终的思想,才有了《凌云渡劫曲》这门武功。但月朝时期也是在动荡中几次差点断了传承。后归云派来因为精通机关和阵法被皇族暗中掠去人才去修宝藏,致使其在机关和阵法上的传承失去了大半,到了本朝已经不再是以机关阵法闻名的门派,再后来到了青虚真人他们那一代被灭门的时候也就只有一位刚刚突破破凡境界的,还在灭门之时和一个敌人拼了个同归于尽。

当然现在新发展的清源观目前还达不到,让朝廷割让名山大川的让其自治那种程度,但对于水云城他们有很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