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拉出来遛遛(2 / 2)

回档1986 张丽老师 1175 字 9个月前

两人对饮了一杯后,吴以仁才开始问话。

“这次音乐节,兴师动众地搞这么大声势,真的能引来不少人才吗?”

郝刚咽下去嘴里的花生,肯定地说:“”这次清江各高校都会收到邀请函,一家派个几十人过来,跟玩儿似的。再说了,不安生的人多着呢,到时候聚集几千个大学生不成问题。

吴以仁停下来,认真思考了一下,接着又问:“即使能来这么多人,想留下的有多少?”

郝刚摇摇头:“我哪知道,腿长在他们身上,想往哪儿跑就往哪儿跑呗。”

吴以仁冷笑道:“那感情我们海川就是花钱赚吆喝,白忙一场喽。你那些花花肠子都给我收起来,老老实实说话。”

郝刚不服气地说:“什么叫花花肠子,我那叫宝贵的智慧。”

“好!好!你那是宝贵的智慧,把你那些宝贵的智慧说一下吧。”

郝刚正色起来:“吴叔,其实在你们的意识里,对于人才的定义太局限了。在这个经济大发展的起点,海川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大学生。”

吴以仁想接话,郝刚阻止了:“吴叔,你听我说完。”

“不错,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基础,上手快,这都是优势。但劣势同样很明显,那就是数量太少。汇集整个清江的大学生,够海川用的吗?”

“海川八六年企业总数五百家,八七年增长了五十家,今年到现在已经近八百家,明年至少得一千家,以后会更多,甚至几十万家。”

“海川的企业需要多少人?就我们士林集团那一个百万吨级饲料生产线就得几百人吧,加上周见诚的几个服装厂呢,加上海川醇二期项目呢,还有五星鞋业、士林重工等等,你算算得多少人。”

“这还是目前情况,等到以后来海川投资的人更多,海川需要的人手那得奔着以十万计数,光盯着大学生,不够啊。”

吴以仁默默地算了一下,真实情况和郝刚描述的差不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危险,但回报也最丰厚。

得益于海川开发区的设立,不仅清江本地投资者纷纷向海川申请入驻,就连香江和宝岛也有人拐弯抹角地递来了投资请求。

郝刚和李二少制定的近期规划已经看出不够用了,好在还有个远期规划,吴以仁倒也不至于乱了手脚。

“不盯着大学生,那我该盯着谁?招一大堆农民工,你让我怎么跟大家解释。”吴以仁趁着郝刚歇气的间隙,气哼哼地抱怨着。

吴以仁的这个观点,郝刚理解,在这个时间,大家还是非常纯朴的,就像专家还是褒义词一样,社会对大学生是充满信任和景仰的。

大学生是人才,这是社会的共识。

当然,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努力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对得起人们天之骄子的评价。

找不来大学生,那就只能用其他人来补空,但这些人的声望和大学生显然不是一个层级,吴以仁要是招不来足够的大学生,难免会让一些人指责和诟病。

但高考这一道门槛太高,拦住了太多不适合应试教育的人,虽然上一世很多的大企业老总都是大学生,但初、高中学历的企业家也比比皆是啊。

而且,支撑一个社会繁荣的不仅需要高学历的精英,更多的还是低学历的劳动者。

这个时候敢背井离乡来海川闯荡的,绝大多数都是有野心和能力的人,郝刚的目标其实更多的是盯着他们。

像魅族手机创始人黄章,顺丰快递的王卫,不都是才高中毕业吗,吴以仁要是把这两个人弄过来,以后做梦都能笑醒了。

于是郝刚开玩笑似的驳斥起吴以仁的观点:“吴叔,狭隘了啊,孔子他老人家不是曰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倪志福钻头你不会不知道吧,发明者肯定不是大学生。”

“停!停!”

吴以仁头疼地听着郝刚在啰啰,郝刚说的他不是不懂,他是愁怎么把这些人往“人才”这两个字上靠:“你知道这里面谁是倪志福?”

“知道啊。”郝刚轻飘飘地说。

吴以仁眼睛亮了:“说说看。”

郝刚把玩着手里的筷子,很随意地说:“这简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事呢是这么回事,大家都听明白了,但郝刚的话太恶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