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一家人忙着家里的事,看着村里渐渐停止挖笋热潮,李家人知道挖不到也不去挤了。除夕夜王氏看着盒子里新增的十二两银子和卖猪的三两银子,以及两三百文铜钱高兴非常。
王氏数了数银子高兴道:&34;老头子,这明年小山的学费挣出来了,多挣了十五两多呢,这应该够小山读书了!&34;
&34;嗯,小山可能真带着财运,有了这笔钱家里也轻松很多!&34;李老头看了看钱盒子说。
正月初二几个出嫁的女儿也各自带着夫婿回娘家。
大姐大丫道:&34;娘,我听说你们送小弟去读书啦!&34;
张氏笑着说:&34;是的,这不想着我和他爹还能干几年,读点书以后也能有找个好活,识字城里当个账房先生也比跟着我们种田强,就是费银子。&34;
几个女儿听了也不多说,毕竟出嫁的女儿娘家的事就别多嘴,而且小弟读书出息以后还可以帮扶一下外甥。
张氏就是几个女儿也不会说心里的打算,说太多都是错的。
几个女婿也都跟着李铁柱闲聊,家里的地开春如何下种,今天天气如何,说道读书,听了小舅子书院入学要花这多钱,虽也想着把孩子送去,不是因为未分家或花销大,想着晚几年。
一行人吃完饭也重新带着子女回家。
转眼快正月十五
李文山终于要正式进学了,张氏赶紧将给李文山做好的新衣裳拿出来让其换上,又把在李老头给编制的书箱给找出来,把那从周夫子拿回来一家人小心翼翼供着的书和笔墨纸砚装进去。
李文山看到这个竹制的书箱,书箱制作很精致,他爷爷是花了大功夫,给他做的这么精细。书箱是三层的,方便将笔墨纸砚分开放,还留有一处可以放吃的干粮和水杯。
水杯也是用竹筒制作的,雕刻了一个小花纹,照汗青后的绿色看着趣味又典雅。
李文山入学的物品都准备好了,李铁柱就驾牛车送他入学。倒春寒的天气,大早上农田里还笼罩着白雾,一切看着都显得那么冷。
王氏给了李文山五文钱,还准备了鸡蛋糕和面饼,让他午饭去街上小摊吃午饭。
“铁柱,怎么今儿是你赶车,你爹呢?”村里人疑惑。
“哦,这不想着送孩子去读点书,去识几个字,以后他可以在城里找份工,或者是当个账房先生”李铁柱不隐瞒说。
众人看着梳小髻的男童,心里一阵羡慕,这十里八乡能去读书的人可真不多,村子里体面人里长的大儿子赵炎丰是城里大商行的账房先生,大孙子赵景芝在镇上读书。
“你家可真厉害,以后出读书人的人家了”村里人看着眼红,但自家孩子多,一年到头地里忙活养活一家老小就不易了,有些人心里想想是不是也送孩子去。
“哪有,我家就一个儿子,你们可是多子多福,靠着他这身板以后家里可能都养不起,我还是靠着我爹帮扶才能养活那么多孩子,这不为了他,全家咬紧牙关供他读”李铁柱看着他们说。
“那是,我家儿子给我生了大孙子……“
“我那小儿子还说以后娶媳妇孝顺我……“
&34;哎,你家小子上次相的姑娘看上了没?我娘家就是那边的,那家姑娘可是勤劳能干……&34;一群人开始八卦其他村民的事
半个时辰后到了镇上,赵家村村民下了牛车各自分开,李铁柱分开后带李文山再次来到意境悠远的桂花巷,来到周夫子院门前。
看到院门前还有来的早的两个孩童一个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