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眼熟(1 / 2)

58件古董艺术品,不多。</P>

所以,一圈下来也就十来分钟而已。</P>

但是这十来分钟,我是越看越一头黑线。</P>

我的认知似乎也在被重新颠覆。</P>

58件古董艺术品,刚刚好29件是赝品。</P>

也就是真赝各一半。</P>

拍卖会掺水,我前面说过多次,这里就不再细说了。</P>

这种事情哪里都会出现,哪怕这种打着慈善名义的拍卖会。</P>

其实,我是有心理准备的。</P>

但是掺水到一半,如此大的水分倒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P>

这不是去参加生坑土货的拍卖会。</P>

灯光昏暗,环境恶劣,时间有限。</P>

所以人家卖家掺的水会大一点。</P>

但人家好歹东西便宜啊!</P>

真打眼了,买家也不会亏的裤子都没的穿。</P>

买卖双方都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相互接受着。</P>

但是,今天这慈善拍卖会,灯火辉煌,环境优美,东西少,时间足。</P>

不对,东西是少,但时间对于这大佬们来说,其实并不多。</P>

甚至比参加那些生坑的交易还不如。</P>

而且,这还是所谓的企业家俱乐部组织的。</P>

而且还是如此的高规格,细服务。</P>

但如此大的水分,却如此开诚布公的模样,按完全的市场价公开拍卖着,我特么怎么感觉像是在明抢呢?</P>

难怪顾先锋要亲自上门请我来呢!</P>

当然了,其实最让我满脸黑线的并不是我发现水分比较大。</P>

而是,我看见眼熟的东西了。</P>

这才是让我无比震惊的地方。</P>

什么东西?</P>

油画。</P>

你应该想起来了吧!</P>

我之前陪花蕊去姑苏参加了一场仿制油画的拍卖会,在那里帮花蕊拍下了很多油画,也让她小赚了一笔。</P>

在那次拍卖会上,金陵荣古斋的人也去了。</P>

而且,我还恶心了他们一顿,跟他们抢了几幅油画,故意把价格给抬上去了。</P>

而今天,我跟他们抢的两幅油画,竟然出现在了这里。</P>

尤其那幅尺寸很大的苏联画家维克多·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尼诺的《秋天的麦垛》。</P>

竟然起拍价398万!</P>

这幅画,我后来从姑苏回来后专门问了苏沫,她是留法学艺术品投资的。</P>

苏沫告诉我,近几年苏联画家的油画在全球的确升温了,升值空间也还不错。</P>

所以,也才会有专门订制这些仿制品的。</P>

但这幅画在欧美市场的估价应该不会超过20万欧元,合理区间在10万到20万欧元。</P>

换算过来真迹也就是一百到两百万。</P>

但是,今天这给出的起拍价竟然就398万了!</P>

起拍价398万,基本上就是售价398万,多不了太多。</P>

因为今天到场参拍的都是相互之间认识的大佬,比较少会出现相互激烈竞争的情况。</P>

基本上喊一次价,如果见有哪位大佬势在必得哪件拍品,其他人也都会相让的。</P>

这幅油画是如何这么快时间就从金陵流转到了中海呢?</P>

而且,还是出现在了这慈善品鉴会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