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答案就出来了(2 / 2)

但是,如果是仿古,漂亮反倒是不好的。</P>

过头了。</P>

仿古要的是跟古代的东西一模一样,该歪的就要歪,该丑的就要丑。</P>

而这两青花放在一起一对比,就能发现,明永乐的青花釉面相对肥润,釉面之下青花如同水墨一般,有晕染发散。</P>

而清雍正的青花,明显就纹饰清晰利落了很多。</P>

而且,清雍正的青花看上去更亮,更白。</P>

整个瓶身的釉面非常的均匀整洁,用放大镜去看,也很难发现釉里的不均匀气泡。</P>

这,是典型的气窑烧瓷。</P>

如果排除气窑特点不说,其实这件清雍正青花无论是造型、瓷胎、釉面,亦或是色料画工等等,都是顶级的。</P>

但是气窑毕竟是气窑,优点突出的同时也是缺点的突出。</P>

不过,说实话,如果不是自己烧过窑制过瓷,或者跟我一样刚刚好,拿着一件柴窑瓷做对比。</P>

其实是没多少人能够单凭一眼就能看出气窑的破绽的。</P>

但是很遗憾,这件清雍正的青花缠枝莲辅首耳长颈莲口瓶是赝品。</P>

我放下这件青花,依旧不动声色,继续去看最后一件观音造像。</P>

我心想,难不成这件也是假的?</P>

我轻轻锦盒里拿起这件阿嵯耶观音。</P>

这件观音,如果单用眼睛看,说实话我是没看出破绽。</P>

不过,这件观音一上手,微微一掂,答案就出来了。</P>

假的。</P>

为什么?</P>

重量不对。</P>

阿嵯耶观音是古代南诏、大理国那边的最重要、最受尊崇敬仰的一位神只。</P>

而这座观音像从标签上看,时间写的是宋代。</P>

那个时候,云滇那边的冶金远不如中原发达,所以造像用的铜的纯度不如中原。</P>

因此,铜像的分量相对来说要更轻一些。</P>

而且,就算是宋代中原地区的铜造像,分量上也没有目前我手中这尊造像重。</P>

我手中的这尊造像,我如果没猜错,是按照明朝造像的工艺和铜的比重配制的。</P>

也就是说,这尊造像是用的明朝中原工艺做的宋代边疆造像。</P>

分量密度完全对不上。</P>

那有人会说了,那仿古的干吗不用到代的工艺呢?</P>

因为市面上流传最多的造像是明清两代的,所以大家对这两个朝代造像的工艺研究最深,掌握最好。</P>

而宋代的造像传世的本身就少,再去到南诏或大理国,就是想研究那也很难找到案例。</P>

更何况,市场上传世作品不多也就是对于没什么市场。</P>

没市场,自然就没有研究的动力了。</P>

除非科班的专业学者为了做学问才有机会去研究,才会去馆藏单位调取文物深入研究,一般人是没有机会研究这种稀少物种的!</P>

当然了,没人研究也有好处。</P>

那就是做出来,自然也没人能看出破绽。</P>

不过,没办法,被我这个以前做过学术研究的人碰到了。</P>

但是这件阿嵯耶观音,如果是一般的藏家或者古董商来看这件东西,几乎是很难看出破绽的。</P>

如果从做旧的级别上看,这件也算得上精品+的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