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生好生厉害的嘴,不愧是做过算命先生的!”郑鸿逵呵呵笑着,眼中却没有一丝笑意:“但下官之前也说了,上海这种开埠商港,有些规矩和其他城池是不一样的,在这上海城内,说到底还是利字为先。”</P>
“我懂,商人嘛,逐利为先,天经地义!”宋献策微笑着点点头:“但我大熙是朝廷,是官府,咱们就不能光谈利益,也得谈谈江山社稷、天下万民!”</P>
宋献策轻轻敲着桌子,忽然转移了话题:“前明初年,三宝太监七下南洋,彼时前明开埠之港口多达十余处,宝船队航行远海、无人能敌,商船远行至泰西,商贸之发达,远甚于今日,下西洋收获之暴利也该远甚于今日,但最终却换了个劳民伤财的名头无疾而终,甚至此后前明施行禁海之策,几乎断绝海贸,郑总兵可知为何?”</P>
郑鸿逵皱了皱眉,不知道宋献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清楚不管他怎么答宋献策都会摇头,干脆闭口不答,只是摇了摇头。</P>
“在本掌院看来,就是因为这个‘利’字!”宋献策冷哼一声:“三宝太监下西洋,造船的工匠是工部出钱募的,选派的兵卒船员是兵部出钱装备征募的,赏赐的礼物是礼部出钱采买的,户部就更不用说了,掌管国库,自然也出了大头,甚至于宝船队运载的商货,都是宫里通过和买的方式以远远低于市价的价格从商贾工坊手中强买而来的!”</P>
“可下西洋赚来的利益,这些出现的朝廷各部和商贾工坊却一点都没有享受到,金银财宝、奇珍异兽,统统送进了宫中、藏进了内库,海贸之利尽归皇家所有,而其他参与之人,除了亏本出钱,什么都没得到。”</P>
“这种亏本的买卖,一次两次还支撑的住,可到了三次四次的时候,工部哪还有钱募工匠?礼部哪还有钱采买?兵部哪还有钱募兵?户部面对着河工、永乐大典、征漠北这一堆浩大的工程就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又哪里去腾出巨额的钱粮来?”</P>
“所以到最后只能寅吃卯粮了......”宋献策扫了郑鸿逵一眼,笑道:“郑总兵也是在前明官场上混熟了的,这寅吃卯粮是个什么情况,你该比我清楚。”</P>
“无非是层层摊派、层层盘剥......”郑鸿逵在前明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自然清楚:“哦,明初之时还有徭役,下西洋这般浩大物资的需求,光靠匠户是满足不了的,必然要大举征发百姓服杂役,一场徭役,便是数月无法生产,这些百姓耽误的时间、亏损的钱粮,宫里和朝廷自然是一文都不会给的,不管三宝太监赚回来多少金银财宝。”</P>
“说的正是!”宋献策微笑着点点头:“还有那些商贾工坊,面对宫中掠夺一般的和买,他们要支撑下去,必然是加倍盘剥工人工匠,对于民间百姓来说,一边是徭役、一边是和买,两边都是座大山,谁不想推翻它们?”</P>
“这海贸之事,本是互通有无、聚敛财富的大好事,但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却搞得从民到官人人怨愤,最终无疾而终,说到底,就是因为海贸巨利只归少数人所得,海贸的成本和代价,却要大多数人去承担,如此行事,又如何能长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