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长矛这些传统的冷兵器,尺寸差几毫米一点都不耽误用,刺刀的尺寸要是差几毫米那可就要了命了,到后世抗日战争时期,刺刀制造依旧是个大难题,如今的大熙自然也没法一步登天,不仅刺刀产量不高,还存在寿命短、报废率高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装备了大量燧发枪的中军精锐之中,依旧保留着不少冷兵器步兵的原因之一。</P>
但浑河之畔的大熙军战士,是精锐之中再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优先装备、优先供给,说是引领全军改革的试验性部队都不为过,他们不用担心武器的损耗,只需要在战场上验证新式武器和战术的可行性。</P>
实际上,光靠火铳手的刺刀并不能阻碍清军甲骑的集群冲锋,清军的甲骑面对寒光闪闪的刺刀依旧毫不犹豫的纵马冲来,一瞬间便冲垮了大熙军前沿的阵列,身长较短的燧发枪和刺刀即便集结成阵也无法像长达六米有余的长枪那般遏制甲骑的突破。</P>
但清军的冲锋也仅限于此了,以往火绳枪手面对敌军骑兵的突破,只能使用配备的腰刀或戚家长刀砍马腿以阻滞敌军骑兵,对火铳手近身作战的技战术水平要求很高,但如今装备了刺刀的燧发枪手只需要挥着燧发枪乱捅便行。</P>
技战术水平要求越低,就会有更多的战士能在阵列被突破之后迅速反应过来自行作战,敌军骑兵突破阵列之后造成的伤亡便会越来越大,陷入混战的风险也极高,而只要骑兵陷入混战之中失去了马速,便再也没有余力进行第二次突破。</P>
如今清军甲骑面对的便是这个局面,突破了大熙军一线的阵列后,前锋的骑兵便再也没有继续突破的能力,他们想要向两翼分开、给后队的骑兵让开道路,但他们很快就被一线阵列中各自为战的大熙军战士缠住。</P>
后队的骑兵见前队陷入混战拥堵在一起,也试图向两翼运动,却发现两翼的位置已经被大熙军重甲长矛手占据,长矛森林如同一道死亡之墙,向着他们压迫而来。</P>
而大熙军后方的阵列却已准备好了齐射,随着哨声喷发出雨点般的铅弹,骑在战马上的清军甲骑和醒目的靶子一般没什么区别,在近距离的齐射之下几乎无人逃脱,人马被扫倒一片,即便有反应较快的趴在马背上躲避而留下一命,也很快被一把刺刀连人带马刺穿。</P>
大熙军的火铳手不停轮射向前,一个队列齐射完毕便留在原地装弹,另一队列便前行几步齐射,轮流交替向前,逐渐接替了第一道阵列的位置,与两翼的长枪兵一起,将失去马速的清军甲骑夹裹在中间,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P>
清军甲骑终于扛不住了,他们虽然悍勇,但也不愿意白白送死,面对这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一个个慌忙掉转马头逃跑,遇到大熙军刀牌手的阻拦,不少骑兵干脆抛弃战马手脚并用的翻越土墙,有些慌不择路的甚至跳进壕沟之中躲避。</P>
随着这些甲骑的崩溃,土墙后的清军兵马也随之溃逃起来,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拼命逃窜的清军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