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臣向皇上谏言,平西侯的提议眼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在此提议中,臣觉得可派些年轻后辈一同跟去守城,如此也可以培养后辈上战场对敌的经验。”</P>
秦丞相说到这儿,他看向了宋九身后的孩子们。</P>
众人也瞬间明白了他的用意,这是要任家的孩子跟着去参军。</P>
朝中武将不少,各权贵子弟更是在京都花天酒地,可到底来守住边关的,却是荣家人在担责,想想晋王这劳碌的一生多是在边关度过。</P>
而今这些朝臣更是将主意打到了任家人的身上来了,当秦丞相的目光落到宋九身后这些孩子身上时,不远处的任家人心都提了起来。</P>
沈秋梅更是差一点儿急晕,扶着丈夫的手,气得咬牙切齿,她家明宇才多大,要是姓秦的敢这么提议,她就敢与他拼命。</P>
任明宇与裴小西都感觉到了秦丞相的目光,便是只得十一岁的念儿和安儿也都在秦丞相的目光之下。</P>
晋王想起自己这些年的难处,还有自己小儿子一直身体不好还得苦守边疆,再看这些朝臣,不愿意送上自己的孩子参军,竟然还认同了秦丞相的话。</P>
晋王就要开口,发现才张嘴,嘴角就流出了血,他赶忙掩饰。</P>
宋九看到了晋王嘴角边的血迹,立即看向韩稷,却看到韩稷不忍看晋王的样子,她就知道父王今日定有大事瞒着她。</P>
不能再与这些人在这些争辩了,只会耽搁了晋王诊治的时间。</P>
于是宋九不顾自己只是妇人之身,抢先一步开了口:“噫,皇上,妾身前两日收到斌哥儿的信,他告诉妾身说从岭南去往定城上任,此事……”</P>
宋九连忙捂口,像是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一样。</P>
众朝臣惊住,斌哥儿是谁?从岭南去往定城,那是陶将军的人,于是众人纷纷看向晋王。</P>
小圆子立即接了话:“娘,你说的没错,斌哥哥写的信我也看了,也怪我,没有说出实情。”</P>
“斌哥哥在岭南守城时攻占了吴越国两座城池,立了大功,早已经提拔成定南将军,这一次是皇上下的密旨,想来斌哥哥已经到定州城了。”</P>
这母子之间的一对一答,却将晋王没说出口话告诉了众位大臣。</P>
底下不仅平西侯惊了一跳,便是刚才谏言的秦丞相也是没有想到。</P>
不是说燕国后继无人,没有年轻的勇将么,这不早已经安排了一位后生勇将去守定城,又何须这些只知在京都享受的朝臣挂心。</P>
有知道岭南定南军情况的武将说起了岭南的情况,也证实了岭南出了一位英勇善战的后生,深得陶将军教诲,算是陶将军的亲传弟子。</P>
如此人物去镇守定城,那还担心什么。</P>
既然如此,也不必在这儿非得争个结束了,几位老臣率先开口,劝皇上启驾回宫休养。</P>
晋王带着太子先行一步,宋九却是来到了秦安郡主身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