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齐心协力,自然不允许有人拖后腿。</P>
因此那种走后门进来养老的人,是没有的。</P>
即使有,也会被赶出去。</P>
到时候丢脸的就会是他背后的人了。</P>
陈记者无数次被食品厂的职工震惊到,心里的想法变了又变。</P>
“今天来的这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P>
林雨笑着说:“你再多留几天,可能还会发现更多惊喜呢。”</P>
陈记者原本打算采访完就离开,但现在看来,他确实还有许多没发现的惊喜。</P>
于是他说:“那我们就多留两天。”</P>
林雨:“那你们可以住在我们家,要不是宿舍还没建好,就可以住宿舍了。”</P>
陈记者:“你们还打算建宿舍?”</P>
林雨虽然钱不够,但是牛是要吹的:“是有这个打算,那些别的大队的工人,有的人家离得远,需要个地方休息。”</P>
“现在工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得为他们考虑啊。”</P>
陈记者感慨道:“你们真是个有人情味的工厂。”</P>
“如果真的建了宿舍,我能不能再过来看看。”</P>
他想知道,这个厂的未来会如何。</P>
林雨自然是答应的,别管建宿舍楼有多困难,她总有一天会做到的。</P>
从罐头车间出来,陈记者两人又跟着林雨回到了办公室。</P>
歇了一会,他就开始采访职工了。</P>
办公室里的职工大多数是下乡知青。</P>
关于他们的话题,现在也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P>
国人讲欲扬先抑嘛。</P>
陈记者以为他的重点会放在这些知青身上,但没想到先采访的那些工人,已经给了他很多的启发。</P>
可以说处处都是重点。</P>
光是新闻的标题,他就能想出十几个。</P>
这会见到知青们,他已经不觉得稀奇了。</P>
但他还是按照自己写的采访提纲,采访了知青们。</P>
“你们都是知识青年,来到乡下是什么感受呢?”</P>
宋美丽先回答道:“一开始觉得很辛苦,没干过农活,那会真觉得受不了。”</P>
“后来渐渐习惯了,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下乡的意义在哪里。”</P>
陈记者点点头,这是许多知青困惑的地方。</P>
他们响应号召下了乡,以为自己是来和农民兄弟共同进步的。</P>
没想到一来面临的却是无穷无尽的农活。</P>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干活自然比不上老练的农民。</P>
他们的知识也派不上用场。</P>
许多人便开始疑惑、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意义。</P>
宋美丽最开始也是这样。</P>
“后来创办了食品作坊,需要考试,那个时候才感觉到知识的用武之处。”</P>
陈记者:“最开始的作坊是什么样的?你们那时候对作坊有没有信心?”</P>
这问题问的都是厂里第一批职工。</P>
宋美丽回答:“一开始的作坊只是几间小土房子,那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P>
欧漫青倒是说:“我对林厂长有信心,作坊建立没多久,就能给队员们发工资了。那时候感觉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