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得到了众多头人的认同,三千多人的损失虽然不到狄戎大军的十分之一,然而绕后之军多半已是凶多吉少,虽然尚不清楚其损失多少,但是估计不会少于一半,两者相加,狄戎诸部损失已然不小。
而且更为关键在于潼关据险而建,本就难于冲击;加之潼关守军所配弩甚多,如此强攻,还得付出多少草原勇士们的性命?
“不如留驻一部,监视潼关。”
此刻已是寒冬,潼关之外草场不多,若要留下监视潼关,那么留谁呢?
众人皆望向说话之人,顿时让此人连连摆手。
“吾之部落在北地,此战之后必然需赶回去,无法在此常驻。”
诸部控制的草场并非永世不变,如果长期滞留在外,别的部落很难不出其他想法。
在草原之上,哪怕是平日,只要不是秋冬时节必须南下抢掠诸夏夺取粮食以便越冬,草原上相互侵夺草原甚至部落的战争就无时不停。
如果部落青壮长期在外,很难保证老家不被邻居们盯上,甚至一口吞下。
既然如此,留在潼关监视虢人又是为何呢?难道牺牲自己部落为其他部落做嫁衣么?
——谁会这么傻?这便如同老鼠给猫系铃一般,风险极大得到利益却极小,全便宜别人了。
如此观之,要同时保住自己领地,同时又能兼顾监视潼关之责,只怕只能由关中诸戎来执行。
然而即便关中诸戎部落牧地离潼关最远不过四百多里,比北地之戎近上不少,仍然绕不过青壮在外,为人所趁的风险。
而如果潼关之前投入的监视之兵过少,那么便无法阻止潼关守敌外出,如此留驻青壮又有何意义?
“如此恶邻在汝等身畔,汝等不肯出兵,谁出兵?”
北地之戎可以不在乎潼关之敌,但是关中之戎呢?
年初的彭戏之戎和大荔之戎覆灭可是历历在目,以虢人今日战力,难道要关中诸部未战便逃离关中,往北地迁移?
北地的苦寒,草场甚至少于关中地区,若关中诸戎往北迁移,哪有这么多草场养活如此之多的人口牲畜?
然而相比于北地的犬戎、乌氏,关中诸戎虽然总人口总兵力强于北地,却离散为诸多部落,单个部落拎出来,并不足以对抗号称控弦十万的犬戎和乌氏。
因而当犬戎头人几乎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关中诸戎出人出兵时,关中诸戎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接下这一坑爹活计。
完成任务分配的犬戎和乌氏没有在潼关继续停留,而是立即引全部族人和抢掠而来的人口牲口,开始北返。
而被强留下来的关中诸戎,很快便为各家出兵数量吵成了一锅粥。
“吾等已经死伤多人,为何仍让吾等出如此多人?”
“既然吾等需出如此多人,则吾部周边之部落亦需出动不少于此数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