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路线选择(2 / 2)

“河堤长城需动员诸多国人和奴隶,消耗粮食定然不少,吾等尚需从芮国等国引入奴隶和难民,需从长计议。”

郭猛的理由暂时将刚加入的威和谯忽悠过去了,但是眼看毛遂和缭皆闭口不谈,显然这两位已经有所察觉。

与不易控制的关中城邑和部落相比,吸收的各国奴隶和难民完全是以个体身份接纳,彼此不易抱团,正是郭猛此刻最需要的力量。

只是各国的原国人所成奴隶,与各国战争难民还是有所不同的。

前者渴望通过战争拿到战功,迅速摘掉奴隶身份的帽子成为瑕邑国人;而后者本就是厌倦了战争所成的战争难民,若移居瑕邑还要上战场,那不是白移居了吗?

故而各国战争难民来到瑕邑后只能让其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让其加入军队作战,那是门都别想。

好在郭猛的领地中地广人稀,哪怕默许这高达两万人的战争难民只耕田不参战,也不至于让自己玩不下去,因而郭猛捏着鼻子忍住了;虽然在这大争之世,郭猛更希望手下各个国人皆是如同商鞅之后的秦国百姓,奋勇争先,以抢夺敌人头颅为热衷。

因而郭猛的重心只能是放在各国因各种原因失去国人身份落难为奴隶之人身上,这些人的战斗欲望很强。

至于毛遂提出将瑕邑的农具或买或借给郑邑和武城国人,这点郭猛倒是立

即同意,总得给加入自己手下的势力以好处,否则投靠进来除了要承受狄戎的怒火外一无所得,今后诸如下邽等城邑谁还愿意投靠郭猛?

“缭,令伯庚和盘将原本用于军用铁器转产一半于农具,同时传令瑕邑,若瑕邑国人愿意携带农具前往郑邑和武城协助两邑耕作,瑕邑当赏其粮食或布匹。”

当瑕邑春耕一过,这些以分期付款方式拿到农具的瑕邑国人便会赶去虢国其他城邑打个短工获取额外收入,既然如此,倒不如由郭猛增加补贴,让他们赶去郑邑和武城干活,熟络一下跟这两座城邑国人的感情不说,未来若能拉拢这些城邑国人,对郭猛往这两个城邑掺砂子也是有好处的。

更何况郑邑和武城这两个关中城邑开垦农田增加,秋后收入更多粮食后,多半也是备战之用,留在两邑之内;而郭猛大军北进,便可就近从这两个城邑买粮调粮,而无需另行耗费人力从瑕邑运输,当可节省不少人力物力。

再者说了,与地无三尺平的虢国相比,郑邑和武城可是在渭河中下游,这儿正是关中地区粮食产量最高的地方,若是能开垦出一大片耕地,绝对能大大降低郭猛的粮食压力。

“公子,以吾观之,两邑国人皮甲装备甚多,弓箭亦是不少。”

这一点都不奇怪,以郑邑和武城这么点人,能在关中狄戎海洋中挣扎到此时仍旧没有陷落,没有充足

的武备早完蛋了;当然两邑有大量皮甲和弓箭,倒是让郭猛心思也活泛起来。

“若是吾等将大量粮食备于郑邑,并将其风声传出,汝等认为狄戎可否会将主力用于攻打郑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