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往下一家的路上,晏鹤年说:“秦厨房有一套祖传的细瓷器皿,官府接待上官摆宴席,也找过他家。”</P>
祖传做席面的,祖传卖药的,还有祖传养鸭的。</P>
市井小民,就靠这样的祖传的手艺,一代一代地生活在这个水乡小城。</P>
常欢和阿豹这几天也帮着请客人、买要用的东西,忙碌而兴奋。</P>
常欢发了一笔横财,在扬州城买了一匹布,畅想着娘会怎么夸他。</P>
阿豹也拿出攒了好久的钱,买了一根银簪子。</P>
“你怎么买簪子?”常欢惊讶。</P>
莫非阿豹背着他,跟狸花、踏雪、滚地锦好上了?</P>
你是豹子啊,和猫不同物种!</P>
阿豹说:“给我伯娘买的。你娘都有银簪子,我家伯娘没有。”</P>
虎头哥是伯娘亲生的,他和姐姐燕子不是,但这些年,伯娘对他们视如己出。</P>
现在有了一点钱,当然要孝敬伯娘。</P>
常欢挠了挠头:“可是买布可以做衣裳,买簪子只是戴着好看,你傻啊?”</P>
“你才傻!银簪子不是银子?随时可以当钱花!买布?我家种桑养蚕织布,我伯娘每年还乘船去卖布呢!”</P>
他要是买布,伯娘才会哭笑不得。</P>
常欢:……好有道理。</P>
第一次觉得,在智商方面被阿豹碾压了。</P>
姓晏的果然都是人才!</P>
忙碌了好些天,到了回村这日,几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P>
就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等着回家报喜,偏偏又被其他事拖着……这喜气像气球一样膨胀,都快要炸了。</P>
晏鹤年请板车夫推着一筐筐的行李,一家人穿着新衣裳昂首挺胸出门。</P>
左邻右舍见状,纷纷笑道:“晏家真不愧是仓米巷首富!回一次老宅就那么多行李。”</P>
晏珣解释:“还不是要摆席面?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带上,虽然村里也有,万一不够用呢?日子已经和诸位高邻说了,一定要来啊!”</P>
……摆席面的钱都花了,没人来不是亏大了?</P>
“秦厨房做的菜,县太爷都说好!”高邻们笑嘻嘻地说,“小三元的喜气,更不可不沾,咱们就当提前过年了。</P>
张婶提醒:“小珣答应送我两桌席面,到时候我带两桌人去,不随礼的!”</P>
晏珣高声回应:“您尽管来!都准备好了!”</P>
张婶喜滋滋的……市井人家,还是很期待吃席的。</P>
到时候带上七八个人,把两桌坐满!</P>
邻居们很羡慕,都说张婶的嘴开光了,说老晏相公能中,果然就中了。</P>
“是小晏相公大方!这是感谢我帮他照应门户。”张婶人间清醒,赞叹:“我都说左邻右舍不用客套,可他偏要谢,我只好由他了!”</P>
“难怪是做相公的人,做事就是体面!”邻居们议论着,又说起随什么礼。</P>
此时的人随礼,通常不是直接给钱,都是送些吃的用的。</P>
“乡下人家都是送鸡鸭、蛋肉,也有挑两筐粮食的。咱们从城里过去,买几斤肉、几斤糖糕、打一壶酒就很好了。”</P>
“我家儿子刚启蒙,想沾一沾小三元的文气,我还额外封一个红包。”</P>
这么一来,连城里卖肉的胡屠户,都发现生意突然好了很多。</P>
双河村里,也在热烈的议论小三元、双魁首,嗓门最大的依旧是晏松年。</P>
“人家都说老六和小珣这些年在外有大机缘!这都是多亏了我啊!如果不是我毫不留情把他们赶走,能有后来的运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