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这就是晏阁老(2 / 2)

晏鹤年问:“还有其他人看过这篇文章吗?”</P>

“有。我一路进京,在沿途的书院讲学都宣读这篇文章。在临清时,还给吕阁老等人看过。”何心隐如实回答。</P>

晏鹤年说:“那不必我转交,太岳想必已经知道了。他不做回应,是因为他在忙别的事……坐吧!关停书院的事被搁置了,皇上没有同意,你不必太紧张。”</P>

“即便搁置,我也想跟张阁老辩论。”何心隐斗志昂扬。</P>

不能当面跟张居正一较高下,让他整个人都不舒服。</P>

就好像……小狗围着骆驼汪汪叫,骆驼却始终坦然,不把小狗放在眼里。更可怕的是,小狗叫唤的对象不是骆驼,而是老虎这样的猛兽,根本不配做对方的敌人。</P>

这个认知,令人挫败。</P>

但何心隐从不觉得自己的地位比张居正、晏鹤年、胡宗宪低,论官位自己是不如这些人,但论学术思想呢?</P>

晏鹤年笑了笑:“你要找太岳辩论,是你的事,我并不干涉。”</P>

他抿了一口茶,等何心隐平静下来,说办报的事。</P>

“想必文瑄跟你说过,报纸的内容要经过翰林院审核。而且这份报纸不同于邸报,最好能实现收支平衡。报纸上可以刊登连载的小说或者新科时文,吸引读书人购买。办报的地点,就在皇家科学院,离印书局也近。”</P>

“不是在翰林院内办吗?”何心隐问。</P>

读书人都有一个入翰林的理想,在翰林院办报,四舍五入他就是何翰林。</P>

至于皇家科学院,是近几年才成立的机构,院正是郑王世子朱载堉。这个地方,在外界看来就是收容有才华但落魄的宗室子弟。</P>

晏鹤年说:“已经禀报过皇上,就在皇家科学院办。这是一个适合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的地方。郑王世子在此编写《律历融通》、《律学新说》等书,西洋传教士也在此翻译西方书籍。”</P>

“都是些杂学。”何心隐评价。</P>

晏鹤年笑道:“你的学术思想,在正统看来也是异端学说,又何必看不起杂学呢?那几个骄傲的传教士,称郑王世子为了不起的东方天才王子。他们的称赞也许不算什么,但我儿也很推崇他。”</P>

珣珣夸过朱载堉,没有夸何心隐。</P>

在晏鹤年看来,就是朱载堉比何心隐更有才华……虽然何心隐自己不这么认为。</P>

在哪里办报,不由何心隐选择。</P>

他知道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难得机会,可以光明正大在天子脚下传播思想的机会,而且有了后台,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一个知府就能判他流放。</P>

“官”字代表的权力威慑,在何心隐的心中留下过阴影。</P>

为了学术,他是不怕流放也不怕死,但能不死还是不死比较好啊!</P>

何心隐低头说:“大人如此盛赞,我将来要好好跟这位世子交流。可惜在临清的时候,他去巡视府学,没有和我相见。”</P>

说来郁闷,他想见太子和晏珣没有见到,连朱载堉都见不到!</P>

晏鹤年说:“你就住在科学院安排给先生的住处,会有人跟你商量工作。你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请到京城来……经费是太子殿下提供的。”</P>

……也就是,你们吃的是太子的饭。可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P>

何心隐应下,还想跟晏鹤年交流“聚和堂”的实践心得……</P>

晏鹤年站起,说:“今日园子里有一个小会,有些奇人异士到来。我让侄子阿豹带你过去,跟他们见一见。我还有一些公务,先失陪,请勿见怪。”</P>

日理万机的晏阁老能抽空见一个无官无职的举人,已经很给面子了。</P>

眼睁睁看着晏鹤年离开,何心隐喃喃自语:“他为什么对聚和堂不感兴趣呢?也许我应该约他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