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少年太子之心思(2 / 2)

“好。”</P>

“我要让珣珣做帝师,永远不离开我。”</P>

“好……啊?”晏珣哭笑不得,“永远不离开是什么意思?我会老的,老了之后会致仕回乡。”</P>

“可是你答应过我的!永远不会离开我!我两岁的时候,你说过的!”朱翊钧急了,“肥!珣珣想食言而肥!”</P>

大太子又变成了小孩子。</P>

晏珣叹道:“你记性真好,该不会连吃奶的事情都记得吧?好,我没有忘!不会离开你。”</P>

……高邮湖上的鸭子,对不起!</P>

我终究还是得辜负你们。</P>

晏珣跟朱翊钧畅想未来,连未来小皇孙的名字都开始讨论。</P>

嗯,说起来,老李家和老朱家挺有缘分。</P>

李时珍早年因治好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属官,又举荐到太医院。</P>

而另一时空,李建中过继的嗣子李树初,原配是安东王朱翊镞的女儿;李建元的儿子李树本出任荆王府属官。</P>

大明亡的时候,张献忠屠蕲州,李时珍子孙捐出家产御敌,最后全家殉国。</P>

也就是说,李素问嫁不嫁朱翊钧,老李家都会是皇亲国戚。</P>

过了几日,皇帝正式下旨,给朱翊钧和李素问赐婚。</P>

至于婚期,暂时没有定。</P>

因为李素问是在李时珍膝下长大的,按照常理人情,总要等李时珍回来再办婚礼。</P>

好在太子也不着急。</P>

除非特殊情况,需要早婚稳定民心,大明的皇子成亲年纪通常要年满十八岁。</P>

宣宗朱瞻基十九岁迎娶太孙妃胡善祥;成化帝、弘治帝大婚的年纪都是十八。</P>

“过两年太子年满十八,李姑娘也有十六七,这个年纪刚刚好。”晏珣期待又不舍。</P>

若在后世,这个年纪还是学生,早恋要被请家长的。</P>

但在大明朝,就是刚刚好。</P>

太子:……谁说我不急?</P>

好吧……真的不用急,继续隐瞒身份做笔友,也挺有乐趣的。</P>

唯一担心的事,两年后李时珍还不回来怎么办?</P>

在南洋那四季炎热的地方,也会乐不思蜀吗?</P>

朱翊钧私下忧心忡忡地对晏珣说:“我现在担心祖父了。”</P>

“嗯?”晏珣疑惑。</P>

你祖父不是早就到另一时空卖艺了?</P>

“我说的是李爷爷。”朱翊钧解释。</P>

“哦……你不用担心。南洋现在最大的危险是疾病,但李大叔是名医,不会有什么事。”晏珣安慰,“我觉得,你可以担心一下阿镠。”</P>

“啊镠?啊!哦,我也很担心他。”朱翊钧换上更加担忧的神色,“阿镠到哪里了?”</P>

……</P>

阿镠早就到美洲了。</P>

这一路走得真是不容易啊!</P>

太平洋的名字来源:麦哲伦船队穿过一个惊涛骇浪的海峡后,到达了一个平静的海域,给这片海域命名太平洋。</P>

在冯保和李如松看来,北太平洋算名副其实,风浪还没有台湾海峡可怕,但在第一次远航的朱翊镠看来已经是心惊动魄。</P>

少年潞王朱翊镠出海之后,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坚强。</P>

每当想家的时候,他就擦干眼泪写日记。</P>

这是王衡教他的经验。</P>

“今天的日记,写给最爱的母妃……划掉,写给最爱的父皇。”</P>

父皇,我们在倭国等候风向时,顺手送织田信长一程。</P>

石茂华说,三万大军压境,来都来了,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送织田信长上路。</P>

王锡爵和李如松、冯保一拍即合,干了这一票。</P>

因为不算什么大事,都不值得特意派人回去送捷报,就留给石茂华做政绩吧!</P>

(织田信长:……你都完结了,还要把我写死?什么仇什么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