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忠臣不讲阿谀奉承之语(1 / 2)

不过,在这期间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茅焦。茅焦,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齐国人。

秦始皇一连杀了27位大臣,果然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秦国之中已无人再敢向秦王进谏了,谁也不想拿着自己的性命去做原本就没有希望的事情。但是在战国那个激情飞扬的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明知前方路途艰难也要去冒险。聪明而抓住机会的人,从此一飞冲天;糊涂而没有掌握好时机的人,就此魂断黄泉。这时候,秦国的一个门客茅焦挺身而出,甘心做一个冒险者,用自己的生命来赌一次。

在此之前,茅焦便在咸阳城内外大造声势,四处宣扬:儿子竟然不顾孝道,将母亲囚禁,将秦国搞得天翻地覆,这是何等道理?他还向世人宣称,自己并不是秦国人,本来应该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但是天下人管天下事,他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所以才前来劝谏大王收回成命。

秦王听说这件事情后,并没有立刻派人杀了他,而是下了诏令,让茅焦前去见他,让他说出道理来,能说服秦王固然很好,不能的话就只能杀身成仁了。

秦王政这次并没有要故意杀害茅焦,因为在见茅焦之前,他派使者前去告诉茅焦:“先生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大王正在怒火之中,接连杀了27位大臣,你一介布衣,难道就不怕步那些劝谏大王而被杀之人的后尘吗?”

茅焦很坦然地叫来了侍者并对其吩咐,给他准备一缸温水,他要沐浴更衣,不久后他就要前去觐见秦王,可谓凶多吉少,准备好了就有恃无恐了。同时他对使者说道:“囚禁太后,在下不能赞成,所以准备前去冒死劝谏。古书上说,二十八星宿都居住在周天环宇之上,如今已经有27个荣登神位,这下我来了,正好凑够二十八宿之数,何惧之有?”

起初来使还以为茅焦不过是疯人疯语,并没有当真,岂料他在沐浴之后,真的大大咧咧地准备前去觐见秦王。茅焦此举吓坏了与他一起居住的那些人,他们皆认为,茅焦此去定然是凶多吉少。秦国刑法中有连坐之法,他们害怕因为茅焦的缘故,殃及他们这些池鱼。不等茅焦到达咸阳宫,便私自瓜分了茅焦的行李,各自四散奔逃。

听闻使者的回报,秦王政当即无名火起。愤怒之下,秦王命人准备了一口大锅,里面注入一锅的水,并让人将水烧开,这恐怕是对茅焦的恐吓。做完这一切后,秦王政更是拿出了君王剑,端坐在大位之上,气势汹汹地让茅焦进见。

茅焦一进入宫殿便发觉气氛有些不对,如果自己贸然进去,恐怕还来不及开口,秦王便要让自己血溅三尺。为了减弱秦王的怒气,茅焦故意缓缓地步入宫殿,以缓和压抑紧张的气氛。

使者看不下去了,这样子慢吞吞地走,比起八十岁的老太婆都不如,何年何月才能够见到秦王?于是,使者便催促茅焦,让他快点,别让秦王等急了。

茅焦依旧不慌不忙地说道:“在下还想要慢点呢,相信使者也清楚,在下这一去,可是竖着进去,横着出来,何必急于一时呢?”

使者听了他的这番话,不禁替他悲哀,这人何苦要来自寻死路呢?

历史仿佛在那一瞬间变得无比缓慢,茅焦这一行,也好像走过了一生的时间。待其终于走到秦王政的面前,不慌不忙地向秦王政行过礼后,继而用缓慢的语速对秦王道:“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人长寿,是不会忌讳谈论死亡的;如果一个人是国君,是不应该忌讳研究国家是否会灭亡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人如果忌讳死亡,他的寿命是否会变得更加长久呢?一国君主如果忌讳亡国,他的国家是否就一定能够长久地保存呢?自然不能。大凡贤明的君主,都不会忌讳谈论身死存亡,不管是国家也好,对个人也罢。不知道大王是否也是这样?”

茅焦很聪明,他用短短几句话就将秦王纳入自己的言语彀中,迫使他听从自己接下来的说辞,还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手法,让秦王的怒气稍稍缓解。秦王问道:“你说这句话,可有什么深意?”

茅焦心中暗自笑了,遂向前一步,向秦王政说道:“阿谀奉承的话,忠臣从来不讲;违背世俗的事,明君向来不做。然而看看现在,大王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草民虽然不能擅自称呼自己为忠臣,但是见大王犯错,就不得不说了,否则会让草民觉得,自己辜负了大王。”

秦王政停顿了一会,心想这茅焦貌不惊人言却能够压众,遂向他问道:“有什么话你大可以说出来,不必藏着掖着。”

茅焦知道,这时候秦王的怒气明显消散了不少,对自己说话的语气也客气了不少,遂大胆地说道:“天下何以会那么尊敬秦国呢,秦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强大,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历代秦王都具备雄才大略,大王更是举世无双的英明君主,深得人心。然而现在大王却做了一些不得人心的事情:首先车裂了你的假父,为不仁之举;其次则杀死了两个弟弟,为不友之举;再次则将太后软禁在外,为不孝之行;最后还轻率地杀害忠贞不二的大臣,这和夏桀、商纣有什么区别?公道自在人心,大家即使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面定然不会服气。如果全天下都听说了大王的这些举动,还有谁愿意归附秦国,信奉大王呢?如此一来,秦国危矣,大王危矣,这怎不叫人担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