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巫蛊之祸的社会文化背景(1 / 2)

巫蛊之祸是发生在武帝晚年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持续的时间长达数年,为此而死的人多达数万,其中包括了皇后、太子、公主等皇室贵族,也包括了丞相、御史大夫等朝廷重臣,既有地痞无赖,也有死刑囚犯,即使巫蛊之祸结束,其“伤口”也远远未曾愈合,甚至影响到“后巫蛊时代”武帝的内政与外交。

“巫蛊”的“蛊”古音通“鬼”,又通“诅”,是一种诅咒之术。其具体方法,是在桐木制作的小偶人上刻写被诅咒者的名字和生辰八字,通过一定的仪式施以魔法和诅咒,然后把它埋在被诅咒者的住处或经常去的地方。人们相信,行巫蛊可以控制和摄取被诅咒者的灵魂。

汉代浓烈的巫风,可说是巫蛊之祸发生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

不论是因嫉恨而行巫蛊,还是因为恐惧而搜巫蛊,源头都不在巫蛊,而是在嫉恨和恐惧。可是一旦嫉恨和恐惧借着“巫蛊”这种“公共文化”的形式表达和展开,就往往超过个人的控制范围,造成一种恐惧和猜疑的社会气氛,引起疯狂的运动,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更糟的是,如果巫蛊发生在权力中心的皇宫里,为“有心人”所利用,则往往掀起血雨腥风,造成人间惨剧。

前面讲过,武帝的第一个皇后陈阿娇,因为妒忌卫子夫而行巫蛊诅咒她。事发后,武帝大怒,诛杀了三百多人,又废了陈阿娇的皇后位,把她打入冷宫。

此后,陈阿娇的母亲、扶助武帝登基的关键人物、长公主刘嫖也心灰意冷,退而寻欢作乐,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发挥其在朝野上下的巨大影响力了。这件事真相到底怎样,现在已经很难说清。

巧合的是,因巫蛊而“扫清道路”、被封皇后的卫子夫也因巫蛊而自缢身亡,可谓成也巫蛊败巫也蛊。不光是她,巫蛊之祸中,原来权倾天下的卫氏家族也跟着集体败亡。所以说,巫术只能算所巫蛊事件的一个“起点”或者借口,事件的背后,是各方势力的博弈和荣辱沉浮。

太子刘据是武帝二十九岁才得的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曾一度受到武帝的宠爱。刘据甫一出生,武帝就命人为他写《皇太子赋》一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七岁时,刘据被立为太子,武帝又建了“博望苑”——“博望”即博闻的意思,出使西域的张骞就曾被封为“博望侯”——让他在里面与宾客往来,又找来天下的名儒向他传授《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

武帝兴儒学的理论靠山、一代大儒董仲舒就是《公羊春秋》派的传人。所以,武帝让太子学《公羊春秋》,是为了太子将来治国做准备。

一切都很好,迎接刘据的将是一个金光灿灿的宝座和一片雄壮的河山。只可惜时间是世上最强的毒药,在它的腐蚀下,任何东西都要面目全非,所以古人有沧海桑田之叹。

等到刘据长大成人,越发地公瑾仁恕,这本是好事,可是武帝是一个大有为的雄主,温良的刘据实在不对他的胃口。卫子夫老了,武帝再不能像以前那样对她感兴趣了,而新受宠的王夫人和李夫人都为武帝生了男孩。于是卫子夫母子两个渐渐失宠,心中生出了不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