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十三年,浙江浦江县。</P>
方孝孺看着神迹对于谦的点评,不由愣神,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于谦没有忠于明英宗,他另立新帝!但他又保了大明天下……神迹说他也是忠臣,忠于整个大明天下……难道我的忠诚是错误的吗?</P>
皇宫中。</P>
在愤怒无比地骂了一通朱祁镇,又揍了朱祁镇的祖宗朱棣一顿后,朱元璋的怒火略略平息。他开始注意神迹中的其他细节部分。</P>
而神迹画面中京城的图像让他察觉出了不对。这好像,不是现在的京城的样子?</P>
“老四,是你登基后又重修京城了吗?”朱元璋决定问朱棣。</P>
“也许吧,可能是我打完仗以后京城有些许破旧了。”朱棣龇牙咧嘴,但还不忘在话里进行一些修饰。</P>
朱元璋点点头,虽然还是心有疑惑,但也决定先放放再说。</P>
倒是朱棣,他去过北平,看着神迹中的京城的城墙风格和建筑风格,怎么看怎么觉得有点点眼熟。嗯?为什么有点像北平?难道说我登基以后怀念北平,就把京城改造了?</P>
宋朝。</P>
赵匡胤兄弟三人本来在看乐子,结果突然一个乐子就到了他们自己身上。</P>
“像南宋一样?”这明显不是一句好话,而且还是南迁。</P>
赵匡胤不由悚然,没事儿怎么会分个“南”出来?这分方向的都是朝代中断、甚至另立新国……难道说我大宋子孙不成器,搞了南迁,就变成了“南宋”?</P>
他喃喃出声:“难不成我大宋北伐失败了,没能统一天下?”</P>
赵光义、赵光美等人听到这种猜测,脸色也很难看。他们的心中也还是有着统一北方的理想的,而神迹透漏出来的一点点内容却是说,他们很有可能没有成功……</P>
更可怕的设想,谁也没有说,那就是日后不仅没有成功,还被打败,变成了耻辱!</P>
气氛顿时冷凝起来。</P>
唐朝,贞观三年。</P>
李世民和大臣们看着于谦,不由心生敬意,又回想神迹中方孝孺的情况,也是摇头不已。</P>
“这于谦若是在我大唐,若是遇到的是陛下,怎么可能遭受如此结局!”程咬金对那朱祁镇愤怒无比,又实在惋惜于谦,能文能武、还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样好的人才,就应当配他们的陛下才好。</P>
“好一个忠心义烈之人,德才兼备,兼资文武!”李世民语气中也充满了欣赏,“大唐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想起神迹对于忠臣、能臣的评价,他看向心腹大臣们道:“众卿以为,这忠臣一词又有何问题之处?”</P>
魏征行礼道:“臣以为,除去神迹中的忠、能之分,还当有良臣。忠臣会置自己于孤立危险境地,陷国君于深重罪恶之中,导致国破家亡,空留忠臣之名;而良臣,却可以使自己获得高尚的名声,帮国君取得显赫的称号,享受生前身后的富贵与荣誉。”</P>
李世民若有所思。</P>
汉朝初年。</P>
刘邦关注到了另一个角度,那就是关于朱祁镇的庙号。</P>
“英宗?这朱祁镇何德何能,被封为英宗?就他这龟孙样儿,要是乃公的子孙,乃公能打死他!”</P>